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表现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女性,76岁 女性,76岁 PCML的治疗及预后 治疗方法主要有放疗、化疗,由于颅内淋巴瘤对放疗及化疗及其敏感,因此,不太主张创伤性较大的手术治疗,而且手术治疗的预后不会更好。因此PCML的影像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指导临床采用正确的治疗方法,避免不重要的手术。 女性,51岁 女性,51岁 女性,56岁 男性39岁 女性,76岁 鉴别诊断 脑膜瘤 淋巴瘤位于脑表面及三角区时,应与脑膜瘤鉴别。 鉴别要点: 1、脑膜瘤以宽基底与硬膜相连,其边缘光滑。 2、淋巴瘤强化不如脑膜瘤明显。 3、脑膜瘤可见脑膜尾征。 4、相邻脑实质水肿,淋巴瘤明显。 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影像表现 颅脑原发性恶性淋巴瘤(primary cranial malignant lymphoma PCML)是淋巴网状系统的恶性肿瘤,约占颅内肿瘤的0.3%~2%。好发于男性,40岁以上多见。 临床症状:头痛,头晕,肢体麻木、乏力,颅内压增高时会出现恶心、呕吐。如果侵犯颅骨,表现为局部隆起的软组织肿块。 病理 PCML好发于中线两旁的深部脑实质(基底节、丘脑、胼胝体、中脑、脑干)、脑室周围、脑表面,幕上比幕下多见,也可发生于颅骨,但极为罕见。肿瘤可局限性生长或弥漫性生长。PCML病理上多为中高度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大部分为弥漫性大B细胞来源。 组织学上该淋巴瘤生长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围着血管向外浸润形成袖套状结构;另一种是肿瘤细胞呈弥漫性浸润生长。肿瘤无包膜,边界多不清楚。肿瘤无明显新生肿瘤血管,肿瘤会破坏周围的血管壁,严重损坏血脑屏障。肿瘤囊变少见,钙化、出血更少见。 影像表现 PCML形态以团块状多见,边缘不规则,可见切迹、分叶、棘状突起,病灶边界多不清晰。肿瘤可为实性或囊实性。 CT平扫病灶实性部分比正常脑实质密度高,表现为稍高密度肿块影,囊性部分表现为低密度影。肿瘤周围水肿明显,多为中重度。 MRI平扫病灶实性部分T1WI呈等低信号,T2WI信号多样,可以为低信号、高信号或者高低混杂信号,以低信号多见。因肿瘤破坏血脑屏障,故淋巴瘤形成的水肿为血管源性,肿瘤周围以自由水增多为主,MRI显示肿瘤周围水肿优于CT,尤其在T2加权时,周围水肿带表现为比肿瘤更长的T2信号。 增强后,病灶实质部分从周边开始向中央均一明显强化,囊变部分不强化,病灶经强化后边界更清楚。囊实性病灶强化时,囊性部分周边可见线样强化。PCML强化原因是肿瘤破坏血脑屏障,引起造影剂外溢。 男性,63岁 男性,63岁 (左岛叶)非霍奇金淋巴瘤 弥漫性大B细胞型 男性,53岁 (左额顶叶)非霍奇金淋巴瘤 B细胞性 女性,50岁 男性,39岁 棘状突起 男性,57岁 女性,51岁 女性,51岁 女性,51岁 分叶 颅骨淋巴瘤 颅骨淋巴瘤是夹着颅骨生长,颅骨可见破坏,但颅骨形态尚存,像被虫蛀仍保留外形的蛀木,颅内与颅外的软组织肿块大小不成比例,颅外的病灶呈新月形范围比颅内大。对颅骨骨质破坏较轻,而颅骨两旁却有明显的软组织肿块且大小不成比例,是淋巴瘤颅骨侵犯的一个特征。 男性,39岁

文档评论(0)

181****85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