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热处理工艺培训课件(PPT 35页).ppt

钢的热处理工艺培训课件(PPT 35页).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章钢的热处理工艺 钢的退火和正火 钢的淬火和回火 其它热处理 * 9.1 钢的退火与正火 9.1.1 退火操作及其应用 退火:将组织偏离平衡状态的钢加热到适当的温度,保温一定时间,然后缓慢冷却(例如随炉冷却),以获得接近平衡状态组织的热处理工艺叫做“退火”。 * 1.完全退火 方法: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缓慢冷却(随 炉冷却或埋入石灰、干沙中自然冷却)到500℃以下,取出空冷。 目的:先得到均匀的奥氏体,缓慢冷 却转变基本接近相图描述转变过程,得到接近平衡组织,降低硬度,便于加工,消除内应力。 用途:碳钢和合金钢的锻、铸、轧制型材,可作为一般要求工件的最终热处理,大多为重要零件的预先热处理。 适用对象:0.3~0.6%C。低碳或过共 析钢不适用。 保温时间:t=KD (min),D为工件有效厚度(mm),一般K=1.5~2.0min/mm。 * 2.等温退火 完全退火需要的时间很长,尤其是过冷奥氏体比较稳定的合金钢,可以采用等温退火工艺取代完全退火。 方法:加热方法同上(将亚共析钢加热到Ac3以上30~50℃,保温一定时间),在温度到珠光体转变开始前快速冷却(打开炉门,甚至吹风)到珠光体转变温度区保温到珠光体转变完毕后,取出空冷。 目的和用途同完全退火,效率和组织控制较好。 * 3. 球化退火 方法:将过共析钢加热到Ac1以上30~50℃,保温2-4h,时间,冷却到Ar1温度附近时要足够慢的冷却(保温冷却,比随炉冷却还要缓慢)。 目的:最终组织为铁素体的基体上均匀分布颗粒状的渗碳体,称为球状珠光体。 用途:降低过共析钢材料的硬度,保证足够的韧性,便于进行机械加工,均匀组织为以后淬火作好组织准备。 * 4. 去应力退火 方法:将钢较慢(100~150℃/hr)加热到500-650℃(低于A1),保温后随炉慢冷(50~100℃/hr)到200~300℃以下出炉。 目的:无相变发生,组织没有明显变化,可完全消除残余内应力。 如果材料原始有大的弹性应变能存在,可发生再结晶,组织也会有对应的变化。 用途: 锻造冷却未全恢复塑性变形,铸件的冷却热应力,焊接构件的热应力,拉、拔、挤压的加工硬化等都会存在残余内应,利用去应力退火可以消除变形或其它原因产生的内应力。 * 9.1.2 正火 将钢加热到Ac3和Accm以上30~50℃,保温得到均匀的奥氏体后,从炉中取出自然空冷,发生珠光体型转变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正火”。 由于冷速大于退火,得到的珠光体组织较细,材料硬度和强度均比退火要高。合金钢在空气中冷却可能发生珠光体型、贝氏体型甚至马氏体型相变,但正火一般是指空冷时珠光体转变的这一部分。 用途: 中低碳钢用正火代替退火进行预先热处理,改善加工性能。 普通结构钢(中碳钢)正火尽管未达到最佳性能,但可达到希望的强度和韧性,可以进行机械加工,作为最终热处理的成本较低。 过共析钢正火时,可抑制二次渗碳体网状析出,对已经存在网状碳化物的工具钢,利用正火先溶化后抑制,用来消除网状碳化物,为下一部的球化处理作组织准备。 * 9.2 钢的淬火 淬火:将钢加热到临界点以上,保温一定时间进行奥氏体化,然后快速冷却到Ms点以下,发生马氏体转变的热处理工艺,叫作“淬火”。 目的:钢的淬火组织主要是马氏体,可以提高钢的高硬度,保证高的耐磨性和承受高的接触应力。虽然马氏体不是热处理所要得到的最终组织,但马氏体再经过适当的回火,可以得到需要的组织和使用性能,最终达到理想的性能。 * 9.2.1 淬火加热温度 淬火加热温度的确定应以获得晶粒细小、成分均匀的奥氏体为原则,以便得到细小的马氏体组织。 亚共析钢:Ac3以上30~50℃,铁素体可以全部溶解得到得到单一的奥氏体,从而消除未溶铁素体而带来的软相。也不宜过高,防止奥氏体晶粒粗大带来马氏体粗大,并且温度高带来的热变形也将严重。 过共析钢:含碳量在0.8以上时, Ac1以上30~50℃。这时得到的马氏体有了足够的硬度同时保持未溶解的颗粒状碳化物也可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耐磨性。如果加热温度过高,淬火开裂的倾向加大,淬火后残余奥氏体量增加反而降低硬度; 合金钢:合金元素大多可以阻止奥氏体晶粒长大,为了合金元素的均匀,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都要比碳钢稍微提高一些。 * 9.2.2 淬火冷却介质 理想的淬火冷却速度 为保证得到多的马氏体,冷却速度应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Vc;为防止零件变形、开裂,冷却应慢一些。所以理想的冷却速度如图,开始冷却慢一些,在快要发生组织转变时快冷,以躲开鼻子尖,随后又慢冷让马氏体转变慢慢的进行。 常用淬火介质 盐

文档评论(0)

138****888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62041115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