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蓝毗尼 蓝毗尼 蓝毗尼 蓝毗尼 佛教的传播 印 度 中 国 朝鲜 日本 东南亚 中 亚 * * * * * * * * * * * * * * 地理位置 位于南亚次大陆 (南亚次大陆指的是喜马拉雅山以南的地区。) 自然条件 气候 河流 土壤 温暖湿润 定期泛滥 肥沃 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公元前2500年,印度河流域开始出现城市国家。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 公元前2500年出现城市国家 雅利安人入侵建立一些小国 前6世纪起半岛逐渐统一 前3世纪摩揭陀国阿育王基本统一半岛 再次分裂 文明历程 雅利安人入侵 雅利安人是操印欧语的白种人。最初生活在黑海附近,以游牧为生。 公元前15世纪到公元前10世纪,雅利安人的逐步占有印度河、恒河流域,征服了该地区原有的土著居民,取代了印度原有文明。 征服者称自己是“雅利安人”,意为“出身高贵的人”。 二、种姓制度 种姓制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 第二等级刹帝利 第三等级吠舍 第四等级首陀罗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种姓制度各等级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 祭司、贵族 :掌握神权 国王、武士、官吏: 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 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 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 供养一、二等级 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剥削和奴役,干最低贱的职业 婆罗门 刹帝利 吠 舍 首陀罗 原 人 嘴 手 腿 脚 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 实质: 是贵族统治的工具, 是为保护奴隶主特权的一种等级制度。 影响: 随着印度社会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渐成为社会前进的障碍,激化了社会矛盾。种姓制度虽已废除,在当今印度社会仍有影响。 目的: 维护高级种姓的统治。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耍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结果,理发师的儿子在绝望中忧郁而死。 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 反映了当时不同种姓之间壁垒分明、等级森严的社会状况。 请根据种姓制度中四个等级的不同职业,猜猜他是那个等级? 从事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商业为主 从事宗教事务 从事农、牧、渔、养猪业以及其他职业。 从事国家军事、行政事务。 吠 舍 婆罗门 首陀罗 刹帝利 ◆ ◆ ◆ ◆ 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种姓制度激化 了社会矛盾。 佛教产生背景 三. 佛教的产生 产生背景:印度种姓制度引起人们的 强烈不满,社会矛盾尖锐。 创 始 人:乔达摩·悉达多, 后被称为 “释迦牟尼”。 产生时间:公元前6世纪 释迦牟尼的故事 ①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婆罗门的特 种姓制度。 ②提倡消灭欲望以解脱苦难, 教人忍耐顺从以求进入“极乐世界”。 佛教的教义 佛教宣扬“众生平等”这一主张表面上是要反对古印度的等级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要求,易被广大群众所接受。 佛教许给人们的只是虚幻的平等,而不是现实世界的平等,佛教并不反对奴隶制,并且把刹帝利摆在第一位;她用来世的幸福安慰今生不幸的人;它要求人们服从统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要忍耐顺从,不要反抗。佛教成了统治阶级奴役和统治劳动人民的精神工具。 如何理解佛教教义? 为何收到欢迎? 1、四谛说 2、主张“众生平等”。 3、引导人们抛弃现实世界,把希望寄托于虚无缥缈的来世。 受到下层人民的欢迎。 受到统治者的欢迎 B.C.3世纪,阿育王,成为古印度的国教。 并发展为世界性宗教。 有心灵慰籍的作用 阿育王与佛教的传播 这根沙柱岩是公元前3世纪在信奉佛教的阿育王命令下建造的,阿育王将他的命令和法规刻在上面。 阿育王是古代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国王,又被称为“无忧王”。阿育王曾经谋杀的兄弟姐妹有99人,阿育王夺取了王位后,开始向外扩张。最大规模的扩张是对羯陵伽的远征。被俘虏的羯陵伽人有15万人,被杀的有10万人。 成为教徒后,阿育王对残酷的战争给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感到十分后悔。此后代替暴力统治和侵略的将是不竭余力的宣扬佛教,从此以后,他不再向邻国派遣军队,而是派遣宣扬佛教的高僧。 阿育王不久又宣布佛教为印度的国教,为了弘扬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内的大批使者和僧侣,到邻近的国家和地区去传教。很快传到了埃及、叙利亚、缅甸、中国和世界各地。 除了宣传佛教,阿育王还为老百姓做了许多的好事。如扩大灌溉工程,修筑道路,建立医院等等。在阿育王在位的40多年里,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