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從列女到烈女一一論傳統女性教育的深化與窄化
李興寧1
?八 、■
刖吕
就中國正史來說,為女性作傳寫記,不論是數量或篇幅略顯微薄,而且得入 正史傳記的女性,身份亦多為后妃、夫人等上層階級。正史之《列女傳》創自范 曄《後漢書》,推本溯源實出自劉向的《列女傳》,是書「取行事可為鑑戒,不 存一操」,而「范氏宗之,亦采才性高秀者,非獨貴節烈也」。大抵史書所載《列 女傳》將女性行誼分成「賢良、孝行、貞烈、才藝、忠勇義行」五大類:
賢良:可分為慈教母儀與事夫持家兩項。
孝行:涵蓋範圍甚廣,包括傳宗接代、奉養父母舅姑、甚至顯揚父母
等。
貞烈:可分成貞婦、節婦與烈婦。貞婦是指從一而終,堅守貞操。節
婦是指為正道而有所堅持。烈婦是指女子為守身全節或為殉身 而自殺或被殺。
才藝:是指能作詩文、通經達禮、聰慧有智的女性。
忠勇義行:可分成忠婦與義婦。忠婦是指為國而戰,不惜犧牲性命之
婦女。義婦是指為丈夫、恩人等而犧牲奉獻之婦女。
由上述分類可知,除了第四項「才藝」及笫五項「忠勇」外,中國傳統女性地位 的取得,往往取決於他在家庭中所扮演的角色與職責而定,這些見諸於史籍的女 性,不外乎孝順父母公婆、慈愛子女、教養後嗣有方、合宜的舉止、堅守不事二 夫、為守身全節或為殉身而自殺或被殺等。基本上傳統庭訓與教誨,將女性禁錮
於大家族的範圍之中,孩子的成就與丈夫的成功乃至於家族的興盛,才是身為女
性最終的歸屬與褒揚,女性的11我完成也在於此。然宋、明以後,理學興盛,提 侣節義貞烈,對於婦德的要求,也就趨向狹義與嚴苛,如明代繪圖本列女傳中所 增列之婦人,全屬死節之婦。回顧正史列女傳的女性典範趨勢,由記載多樣行誼 的婦女,走向特重節操、貞烈之婦女,而「列女傳」逐漸趨向「烈女傳」,對於 一般婦女的評斷標準,多數集中於貞烈之上。
高雄師範大學文學博士(2003),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就讀中。目前任教於輔英科技大學人文 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研究領域為史傅文學、傅記文學。
然從列女到烈女的演變過程中,理學的興盛並非唯一因素,2皇帝詔令的頒 佈、實質的褒揚獎賞、民間善堂善會的規範以及女性自我的要求與堅持,都是促 成貞烈觀念深化與窄化的助力。本文擬從史料、方志、傳記及女教書籍中,逐一 爬梳貞烈觀演變的過程,以期在政令、教育與戒律之中尋繹傳統女教變化的促成 原因。
壹?傳統女教與婦德標準
歷來規範女性言行舉止甚而思維的著作,可分為兩大類,一是理論主張,指 導女性思想行為的書籍;另一是實際的範例,標舉名留青史的女性特質及可資效 仿的行為,作為見賢思齊的典範。
一?女教的理論主張
關於第一類理論指導的書籍,最早的應是《禮記》的〈內則〉與〈昏義〉二 篇,〈內則〉「記男女居室,事父母舅姑之法。」(鄭玄注)規定女性在家庭中 的行為準則,全文強調「男女有別」及「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孝敬公婆、 服侍丈夫、教養子女才是女性最大的責任。在〈昏義〉中,強調的是「記取妻之 義,內教之所由成也。」(鄭玄注)文中明確提出「婦德」、「婦言」、「婦容」、 「婦功」的說法,是傳統對女性「四德」要求的源頭。除此之外,〈昏義〉中也 說明了「婦順」原則,女性以柔順為美,成為審美意識的最高標準。以此為基礎, 後世敷衍出的女教、女訓、女誡等著作,大抵都離不開四德與柔順的思想。
此類女性禮教規範和言行準則的書籍,歷代均有著錄,如漢朝班昭《女誡》, 包含「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篇,闡 述男尊女卑、三從四德的道德規範,影響甚巨,此書被稱為「中國女訓之祖」, 班昭也被譽為「百世女師」,後世女訓之著多由此立論,很少能超出其範圍。其 它類似的書籍與篇章,依朝代先後表列如下:
朝代
作者
書名(篇名)
漢
蔡邕
《女誡》
漢
荀爽
《女戒》
漢
杜泰姬
《誡諸女及婦》
2朱曉娟在其碩士論文《程朱學派與宋代婦女貞節觀之研究》(政治大學國文教學研究所,2003) 中指出,程朱學派所謂「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貞節道德觀,並非程朱主要學說,而是對於 士大夫節操觀念提升的期許,且朱學門人黃榦、真德秀也並未從婦女貞節角度加以發揚。
三國?魏
程曉
《戒女》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教子》
《顏氏家訓?治家》
唐
鄭氏
《女孝經》
唐
宋若昭
《女論語》
宋
趙匡胤(太祖)
《戒公主》
宋
司馬光
《家範?母》
《家範?女》
《家範?妻》
宋
李氏
《戒女書》
元
鄭太和
《鄭氏規範》
明
徐氏(孝仁皇后)
《內訓?徳行章》
《內訓?勤勵章》
《內訓?節儉章》
明
劉氏
《女範?捷錄?才德篇》
明
呂得勝
《女小兒語?四言》
明
呂坤
《閨戒》
明
徐士俊
《婦德四箴》
明
王孟瓮
《御下篇》
清
傅以漸
《內則衍義?崇儉約》
《內則衍義?好學》
清
陸圻
《新婦譜》
清
陳確
《新婦譜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