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优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能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VIP

浙江专用2020版高考政治大一轮优选第一单元文化与生活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考能训练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一、判断题(正确的在右边括号中填“T”,错误的填“F”) 1.不忘初心被评为年度流行语榜单,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人创造和享用文化。(  ) 答案 T 2.每个人的文化素养既有天赋,也需要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  ) 答案 F 每个人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需要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培养出来。 3.“不战而屈人之兵”说明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 答案 T  4.“仓廪实而知礼节”,这一说法正确揭示了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关系。(  ) 答案 F 经济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的发展完全同步,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 5.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  ) 答案 T  6.文化软实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一国的国际影响力。(  ) 答案 F 文化软实力影响一国的国际影响力,对一国国际影响力起决定作用的是经济发展水平和影响力。 二、选择题 7.央视节目《国家宝藏》邀请公众人物讲述文物背后的故事,以“纪录式综艺”的呈现手段,让国宝文物活起来。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这说明 (  ) ①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 ②人类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受文化 ③继承传统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④大众传媒具有传递、创造文化的强大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文物背后有故事,故事依附于文物,《国家宝藏》观众在懂得如何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也了解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这说明精神产品凝结在一定的物质载体之中。这些文物及文物之美、蕴含的精神内核,都是人们创造的,节目让观众欣赏文物之美,反映出人类创造文化的同时也享受文化。①②正确。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③错误。大众传媒能传递、沟通、共享文化,不能创造文化,④错误。 8.甲骨文最早为殷商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从其中可以隐约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由此可见(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③文化素养是通过社会生活体验培养的 ④文化现象总是带有时代印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甲骨文最早为殷商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这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①正确;“从其中可以隐约了解商朝人的生活情形,也可以得知商朝历史发展的状况”,这说明文化现象总是带有时代印记,④正确;材料没体现“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和文化素养的形成,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故选B。 9.(2016浙江10月选考,22)在燧石取火的实践中,人们悟出了“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一道理,从此在生产和生活中,多了几分执着、几分坚守。由此可见(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③自然界的事物蕴含着文化 ④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C 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这个道理是在实践这种物质活动中形成的,说明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材料也反映了在实践中形成这种认识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坚守这种做法和观念,体现出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享用文化。②④正确切题。材料没有强调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不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只有经过人类改造才会被赋予文化意义,③错误。 10.“故乡的歌是支清远的笛,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故乡的面容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别离后,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不老去。”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  ) ①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 ②留存于民族心理中的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 ③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 ④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材料只是体现了“乡愁”对人的影响,并没有体现现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呼唤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归与导航,①不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是中华民族生存的精神支柱,②不选;乡愁是“故乡的歌”“没有年轮的树”,这表明一定精神文化的感受总要通过一定的意象和载体来表达,③正确;通过乡愁,我们可以感悟到积淀在民族心灵深处的情愫是一个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④正确。答案为D。 11.(2016浙江4月选考,22)一尊青铜,数行铭文,引发无限遐想:声势浩大的宗庙祭祀,尘土飞扬的战乱杀伐,觥筹交错的节庆盛宴……斑斑铜绿下,一串字符就是一段尘封的历史。这体现了(  ) ①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人类创造文化同时也享受文化 ③文明只有靠文字才能传承 ④精神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gtianxu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