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答案.docVIP

必修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答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必修二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古代农业耕作方式形成。 (2)西汉:播种工具—耧车。(3)东汉:耦犁(二牛抬杆)。(4)唐朝:曲辕犁(结构完备) ▲2、古代中国主要土地制度 (1)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废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2)土地高度集中: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3、古代水利工程(农业的命脉) (1)水利工程:A战国:李冰——都江堰(四川成为天府之国)。郑国——郑国渠 B汉代:井渠(新疆坎儿井)。C东汉:王景治黄河。 (2)灌溉工具:A筒车(长江流域)B宋代:翻车(水力)。C明清:风力水车。 ▲4、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5、古代中国在纺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丝织业: ① 汉代:中国被称为“丝国”。 ②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棉布逐渐成为主要衣料 (2)、冶金:① 汉代:冶铁用煤炭做燃料。②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冶铁工具) (3)、制瓷:① 中国古代独特的美术陶制品——唐三彩 ② 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利用课本的有关诗句复习) ③ 宋:五大名窑(河北定窑,河南汝窑,江西景德镇,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④ 清:粉彩瓷器雍正时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6、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存在官营、私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基本形态。 ▲7、商业的发展:(1)北宋:益州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2)明清:出现会馆和商帮(晋商和徽商最著名) ▲8、“市”的形成和发展 (1)秦:明码标价。(2)汉:“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南北朝:出现草市。 (4)唐:草市普遍、夜市繁荣。(5)宋:“市”突破原空间和时间限制;商业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草市有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清明上河图)。 ▲11、“重农抑商”—— 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政策 (1)首倡: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巩固封建统治。 (3)评价:保护小农经济、巩固统治。抑制工商业发展,经济活力受压制,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使中国落后世界。 ▲12、“海禁”政策(闭关锁国) (1)含义:明清严格限制中国人出海经商和外国商人同中国贸易的政策。 (2)目的:维护封建统治(根本目的)。 (3)表现:清朝只准粤海关(广州十三行即“公行”)一口贸易 (4)影响:A、妨碍海外市场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B、使中国与世隔绝,落后世界。 ▲13、资本主义萌芽: (1)原因:①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②直接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和雇佣劳动的发展。 (2)时间:明朝中后期。(3)地区:江南(苏州、杭州)。(4)部门:丝织业。 (5)出现的标志:手工工场(机房)。 (6)机户(早期的资本家)出资、机工(早期的雇佣工人)出力、计工受值式的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14、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1)自然经济占主导。(2)闭关政策。(3)重农抑商政策,对商品征重税。(4)政府控制和掠夺。(5)农民贫困,购买力低。 必修二 第二单元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自然经济开始逐步解体 (1)标志:手工棉纺织业衰败,即“耕”与“织”的分离 (2)原因: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3)影响: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市场,促进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1)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①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主要原因),促进自然经济解体。②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刺激。 ③ 洋务运动的诱导。 (2)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A、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 B、地点:东部沿海(上海、广东、天津)C、行业:轻工业 D、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孙英德;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源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3、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甲午战争后——民国成立前) (1)原因:A、甲午战争后,列强资本输出,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 B、清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C、“实业救国”、设厂自救。 (2)重要代表:张謇——江苏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周学熙 (3)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4、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 一战期间短暂发展的春天(或1912-1919) (1)繁荣原因:A、辛亥革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一些障碍;B、资产阶级政治地位提高;C、政府颁布发展实业法令;D、反对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提

文档评论(0)

131****984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