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检测:《邹忌讽齐王纳谏》.docVIP

山西省忻州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检测:《邹忌讽齐王纳谏》.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检测】 1.吾妻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妾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客之美我者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_____________。 3. _____________,受上赏;_____________,受中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 4.令初下,群臣进谏,_____________ ;数月之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虽欲言,无可进者。 【妙句积累】 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 2.最有效的资本是我们的信誉,它24小时不停为我们工作。 3.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4.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5.即使是不成熟的尝试,也胜于胎死腹中的策略。 6.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7.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素材积累】 轿夫的快乐 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英国思想家罗素,在1924年来到中国的四川。那个时候的中国,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当时正值夏天,天气非常闷热。罗素和陪同他的几个人坐着那种两人抬的竹轿子上峨眉山。山路陡峭险峻,几位轿夫累得大汗淋漓。此情此景,使罗素没有了心情观景,而是思考起几位轿夫的心情来。 他想,轿夫们一定痛恨他们几位坐轿的人,这么热的天,还要他们抬着上山。甚至他们或许正在思考,为什么自己是抬轿的人而不是坐轿的人? 到了山腰的一个小平台,罗素下了竹轿,认真地观察轿夫的表情。他看到轿夫们坐成一行,拿出烟斗,又说又笑,丝毫没有怪怨天气和坐轿人的意思。他们还饶有兴趣地给罗素讲自己家乡的笑话,很好奇地问罗素一些外国的事情,在交谈中不时发出高兴的笑声。 罗素在他的《中国人的性格》一文中讲到这个故事。而且,他因此得出结论: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 运用思路:用自以为是的眼光看待别人的幸福是错误的。不同的人怀有不同的心境,只要自己感到幸福,那便是真正的幸福了。可以从“幸福何来”“勿以已度人”等方面运用。 【古文积累】 释之论法 顷之,上行出中渭桥,有一人从桥下走①出,乘舆②马惊。于是使骑捕,属之廷尉③。(张)释之④治问⑤。曰:“县人来,闻跸⑥,匿桥下。久之,以为行已过,即出。见乘舆车骑,即走耳。”廷尉奏当,一人犯跸,当罚金。文帝怒曰:“此人亲惊吾马,吾马赖柔和⑦,令他马,固不败伤我乎?而廷尉乃当⑧之罚金!”释之曰:“法者,天子所与天下公共也。今法如此而更⑨重之,是法不信于民也。且方其时,上使立诛之则已。今既下廷尉,廷尉,天下之平也。一倾而天下用法皆为轻重,民安所措其手足?唯陛下察之。”良久,上曰:“廷尉当是也。” ——《汉书·张释之传》 【注释】①走:跑。②乘舆:天子、诸侯坐的车。③属:交付。廷尉,汉朝中央最高执法官。④释之:人名。 ⑤治问:审问。⑥跸:古代帝王出行时要开路清道,不准行人过往,后泛指皇帝出行的车驾行列。此处指发出警告,禁人通行。 ⑦赖:幸亏。柔和:柔顺温和。⑧当:判决,判处。 ⑨更:变更,改变。 【译文】(此后)不久,汉文帝出巡经过长安城北的中渭桥,有一个人从桥下跑了出来,文帝车驾的马受到惊吓。于是(文帝)派骑士逮捕(这个人),把这件事交给廷尉处置。张释之审讯那个人。那个人说:“我是长安县的乡下人,听到了清道禁止人通行的命令,就躲在桥下。过了很久,以为皇帝的车驾已经过去了,就从桥下出来,看见了皇帝乘坐的车马,就立即逃跑罢了。”廷尉向皇帝报告那个人应得的处罚,说他触犯了清道的禁令,应处以罚金。文帝发怒说:“这个人明明惊吓到我的马,我的马幸亏驯良温顺,假如是别的马,难道不会摔伤我吗!可是廷尉才判处他罚款!”张释之说:“律法是天子和天下的百姓应该共同遵守的。如今律法(就)这样规定,却要改变它(来)加重处罚他,这样法律就不能被百姓所信任了。况且在当时,如果皇上立即下令诛杀他也就罢了。现在既然已经把这个人交给廷尉(处理),廷尉是天下公正执法的官员,稍有偏失,而天下使用法律都会随他或轻或重,老百姓岂不会手足无措?希望陛下明察这事。”过了很久,皇帝才说:“廷尉的判处是正确的。” 【点评】文帝对于惊犯车马的犯人非常生气,希望张释之从严判决,文中虽然没有明确说出判罚内容,但是根据文章意思,至少希望诛杀这名罪犯。文帝的理由是这名罪犯惊吓到了他的坐骑,幸亏坐骑性情柔顺,不然就会伤害到自己,在文帝看来,这种可能性已经足够判处死刑了。张释之据理力争,最终依法判处犯人“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yons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