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北宋中期郭熙的山水,以幽奇神奥取胜,布置造妙,变化多端,画山石形如“鬼面”,皴如“乱云”,写瘦树枯枝,状如“蟹爪”、“鸦爪”,有《早春图》,赞美春回大地,荡漾着清新的气息。他还著《林泉高致》,强调山水画要有“可居可游”的生活情趣,并总结“高远、深远、平远”的构图与透视方法。《窠石平远图》为其晚年作品,以其独创的“卷云皴”山石,体现了郭熙山水画成熟时期的特征。画中以简练单纯的笔墨,严谨的布局,清朗虚旷的幽寂空间,呈现出气象萧疏的深秋意境。 * 北宋后期的水墨山水画以米芾、米友仁父子最为著名,他们擅长“墨戏”,善用多层烘染和横点子的排比,使水墨画的积墨、破墨、渍染、渲淡等技巧得以充分发挥,达到云山空蒙、烟云变灭的效果,世称“米家山水”。 * 就清山绿水而言,背诵的画风由灿烂辉煌转向柔和温雅,含蓄深沉,气势给为宏大。如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展示祖国锦绣山河的神奇美丽。全图12米,画面视野开阔,境界幽深,色调爽秀明快,展卷观赏,路转风回,美不胜收,令人有壮游千里之路。 * 意境深邃的马远和夏奎 宋室南渡,定都临安(今浙江杭州),江南秀丽的风景便成为宫廷画院画师们模写的对象。如西湖、钱江风光,往往是画家乐于描绘的题材。然而江南山水以疏淡秀逸见长,与北方雄浑奇伟之势不同,为了展现江南烟笼雾罩、清旷空灵的美景,画家马远创造了构图简洁、以偏概全的方法,即突出主景于一隅,其余用渲染手法逐渐变化为朦胧的远树水脚、雾雨烟岚,并通过指点眺望的人物,把欣赏者的注意力引向虚旷的空间,给人以遐想的余地,人称“马一角”。如《踏歌行图》、《松下高士图》、《射鸟图》等。 * 南宋画院另一位画师夏圭,亦善于以虚代实、计白当黑,将景物集中于一侧,表现浩渺的空间,后人称之为“夏半边”。如《松溪泛艇图》、《烟岫林居图》等,意境高简,发人幽思。夏奎与马远相比,画面空白更多,辽阔平远之势更足。 马远、夏奎构图多取一角半边之景,将江南山水空灵清秀特点展示出来,画风相同,人们并称之为“马夏”。他们对水墨苍劲、意境清远的南宋山水画风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 文人画与苏东坡 北宋中期以苏轼(1037年-1101年)为代表的一批著名文学家纷纷参加绘画活动,不仅大胆创新,而且还提出了许多反映文人士大夫审美情趣的美术理论,给宫廷绘画占主导地位的美术界带来了新的活力。这股新潮日益发展,及至元代竟成为绘画界的主流,人们称之为“文人画”。 苏轼强调绘画抒写主观情感的功能,主张诗画相融相通,要求作品有诗的境界,物象有活的精神,是宋代文人墨戏的创导者与实践者。他的传世作品《枯木竹石图》,绘干扭枝曲的枯树,若挣扎伸展,坚硬顽强;虽笔墨不多,却有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 在苏轼的倡导下,绘画讲究自我表现,追求意境、“神似”的风气,得到文人士大夫的普遍认同。文同、李公麟、王诜、赵令穰、米芾父子等沿波而起,躬行实践,使中国绘画的精神内涵日益深厚。绘画有否书卷气也成为后人评价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准。 * 元代(1279年-1368年)是中国第一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央政府的封建王朝,由于元初蒙古贵族废除科举制度,又将百姓非为蒙古、色目、北人、南人四等,南人最贱,从而造成江南文人“学而优则仕”美梦的破产。为了吐露胸中的不平,文人以画寄托思想成为风尚,给元代绘画带来了以文人画为主流的重要转折。同时,元代南北一统,疆域扩大,各民族间的美术交流日益频繁,涌现出一批酷爱中原传统书画的少数民族美术家。 元初以赵孟頫、高克恭(回族)等为代表的士大夫画家,提倡复古,回归唐和北宋的传统,主张以书法笔意入画,因此开出重气韵、轻格律,注重主观抒情的元画风气。元代中晚期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四家及朱德润等画家,弘扬文人画风气,以寄兴托志的写意画为旨,推动画坛的发展,反映消极避世思想的隐逸山水,和象征清高坚贞人格精神的梅、兰、竹、菊、松、石等题材,广为流行。文人山水画的典范风格至此形成。 * 赵孟頫——“文人画”的倡导者 如果说苏轼是文人画的积极提倡者,那么开文人画风气的当推元代画家赵孟頫(1254年-1322年)了。 赵孟頫,字子昂,号松雪,浙江吴兴(今湖州)人。为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一世孙。他生于宋元鼎革之际,在半推半就中入元廷做官,却遭到皇室的猜忌与防范,而又无法摆脱朝廷的笼络与利用,心情十分矛盾和痛苦,乃将精力倾注于对艺术的追求,以复兴传统文化为己任,诗书画印、音乐文学无所不精,终于成为一代艺术大师。 赵孟頫的书法不拘一格,篆、隶、楷、行、草,皆能运笔自如,潇洒秀逸,有“松雪体”之称。他的绘画,凡人物、山水、花鸟、鞍马,皆墨韵高古,或以书法入画,博采晋、唐、北宋诸家之长,以气韵生动取胜,所绘《鹊华秋色图》,有唐人之致而去其纤,有宋人之雄而去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