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心雕龙》看骈文.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文心雕龙》 看骈文 目录 Contents 1.何为骈文? 2.骈文的产生 3.骈文的特点 4.骈文的发展 何为骈文? 骈文 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若夫笔句无常,而字有常数,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或变之以三五,盖应机之权节也。 ——《文心雕龙·章句》 骈文的产生 骈文的产生首先就是由对仗句所引发的。 专家观点: 谢无量《骈文指南》:“骈体至齐梁而盛, 齐梁以前, 行文已重偶辞” 于景祥《中国骈文通史》:“ 骈体文的产生是以丽辞 即偶语为温床的,这种偶语早在上古至战国时期就已 经大量存在了。” 造化赋形,支体必双; 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夫心生文辞,运裁百虑,高下相须,自然成对。 ——《文心雕龙·丽辞》 对偶之文依于天理,非由人力矫揉而成也。 ——黄侃《文心雕龙札记》 例: ……而皋陶赞云:罪疑惟轻,功疑惟重。益陈谟云:满招损,谦受益。 ——《文心雕龙·丽辞》 这实际上也就说明在上古时代,偶句是人们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 因为偶句或者说对仗的一个特点就是朗朗上口,便于记诵,在文字还没有产生的时候,这确实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传播方式, 所以刘勰说:“易之文系,圣人之妙思也。序乾四德,则句句相衔;龙虎类感,则字字相俪;乾坤易简,则宛转相承;日月往来,则隔行悬合。虽句字或殊,而偶意一也。” 骈文的特点 对仗精工 音韵协调 用典使事 雕饰藻采 对仗 故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 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 1.孟洋七哀云:“汉族想枌榆,光武思白水” 2.长卿上林赋云:“修容乎礼园,翱翔乎书圃” 3. 宋玉神女赋云:“毛嫱障袂,不足程式,西施掩面,比之无色” 4.仲宣登楼云:“钟仪幽而楚秦,庄舄显而越吟” 言对 事对 反对 正对 用韵 《文心雕龙》用韵复杂:叠韵、双声韵、双生叠韵韵、连韵、叠连韵…… 形生势成,始末相承。△ 湍回以规,矢激如绳。△ 因利骋节,情采自凝;● 枉学步辔学步,力止襄陵。● ——《文心雕龙·定势》 刘勰对文学创作用韵的看法参见:《文心雕龙·声律》 事类者,盖文章之外,据事以类义,援古以证今者也。 ——《文心雕龙·事类》 用典的目的是援引古事或古人的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古已有之,自己的话是正确的。但是骈体文用典的目的,更主要的还是在于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炼。 例:《滕王阁序》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用典 藻饰就是追求词藻华丽。颜色、金玉、灵禽、奇兽、香花、异草等类的词是骈体文用得最多的词语。 正如杨炯《王勃集序》所说:“糅之金玉龙凤,乱之朱紫青黄。” 六朝有的骈体文仅颜色一类词就占全文字数的十分之一以上。 藻饰 骈文的发展 1. 萌芽期:魏晋南北朝残丛小语式的理论的出现 2. 反复期:隋唐五代的骈散相争 3. 兴起发展期:宋代评点式四六话形式的形成和骈文理论专著的出现 4. 形成期:清代体系完备的骈文理论的初步形成与日趋成熟 5. 兴盛发展期:民国以来骈文理论著作的大量涌现和骈文理论体系的不断完善:如刘麟生的《中国骈文史》 、钱基博的《骈文通义》 、瞿兑之的《骈文概论》以及孙德谦的《六朝丽指》等 进入到新中国后,在最初的30年里,骈文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的状态,骈文理论没有得到发展。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骈文研究才重新受到人们的重视。

文档评论(0)

4442226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