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肿瘤影像学诊断知识.ppt

  1.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L2椎体增粗的骨小梁呈低信号 * 脊椎附件偏性膨胀病灶,病灶易累及软组织,病灶周围骨增生不甚明显 * 不均匀混杂信号 * 动脉瘤样骨囊肿可以分为以下两类: 原发性 继发性—发生在其它骨病变(巨细胞瘤、骨囊肿等)基础上或与之共存 * C6椎体溶骨性骨质破坏,骨皮质毛糙变粗,内有骨性分隔 * 膨胀分叶状多房或单房性改变 * * C6椎体密度减低,伴有椎体压缩性骨折 * 呈溶骨性破坏,边界清楚,位于椎体内 * * 穿凿样骨破坏,骨密度增加 * 病变侵入椎管,但不累及椎间盘 * T10溶骨性改变伴压缩性骨折 * T3、T4破坏 * * 前列腺癌转移,T11椎体前方呈高密度硬化灶 * 前列腺癌转移,T11椎体前方隆起 * 同时存在溶骨和成骨 * 最右边的是抑脂序列,可以抑制椎体内脂肪的成像,从而清楚地显示病灶 * MRI新的序列产生信号可以减低植入物的影响,可应用于术后的评估。图为腮腺腺泡细胞癌胸椎转移术后复发的患者。 * T1像广泛椎体低信号,T11椎体骨折 * 直肠癌转移,L3椎体破坏 * 椎体破坏,膨胀,累及附件,有硬膜外软组织肿块,椎弓根破坏 * T1WI上弥漫性信号降低,T2WI上信号 不均匀增高 * 可能的理论基础 * * 骨质疏松型骨折,低的DWI信号,高的ADC值 * 病理性骨折,高的DWI信号,低的ADC值 * 最终仍需病理诊断 * 脊柱转移性肿瘤分类 溶骨型 成骨型 混合型 溶骨型转移瘤 椎体呈虫蚀样破坏伴压缩性骨折,早期累及附件,椎间隙保持正常 常见于乳腺癌和肺癌的脊柱转移 溶骨型转移瘤X线表现 胸10溶骨性改变伴压缩性骨折 溶骨型转移瘤CT表现 胸3、胸4椎体呈虫蚀样破坏伴压缩性骨折 溶骨型转移瘤MRI表现 T1WI偏低信号 T2WI偏高信号 成骨型转移瘤 多见于前列腺癌脊柱转移 溶骨型转移放疗后也可呈骨硬化征象 成骨型转移瘤CT表现 椎体前方高密度硬化灶 成骨型转移瘤MRI表现 T1WI呈低信号 混合型转移瘤 兼具溶骨及成骨改变 混合型转移瘤CT表现 溶骨灶中存在成骨 小结 常规X线多为CT和MRI补充,全脊柱负重X线有助于评估脊柱平衡和稳定性 CT和MRI有助于评估骨内病变的程度和软组织累及的范围 CT空间分辨率高,是评估脊椎内病灶程度的精确手段,精确显示松质骨和密质骨的破坏程度,评估椎体塌陷的风险 MRI组织分辨率高,显示病灶内组织成分和肿瘤基质 MRI有助于显示病灶在椎管和硬膜内外的情况 MRI新技术 常规MRI序列与脂肪抑制技术鉴别椎体脂肪堆积,脂肪瘤及其他不含脂肪成分肿瘤(如血管瘤)的鉴别 MRI抑脂序列 T1WI T2WI 抑脂序列 MRI新技术 常规MRI序列与新序列结合(SEMAC)可显著减少以往金属植入物带来的伪影,可应用于术后的评估 MR新技术 脊柱肿瘤术后复发图像 脊柱肿瘤的鉴别诊断 骨质疏松型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骨质疏松型骨折 骨量减少,骨的显微结构受损,骨小梁破坏,皮质骨变薄,骨骼脆性增加,应力低于骨折阈值,从而导致骨骼发生骨折的危险性升高 最常发生的部位是脊柱、髋部、腕部。骨质疏松性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大 椎体后上或后下部分向后移位 椎体内可见骨折线 脊椎普遍性疏松 骨质疏松型骨折MRI表现 T1WI T2WI 病理性骨折 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 不少原发性和转移性骨肿瘤有时因病理性骨折后才被发现 正常的骨组织被肿瘤组织所破坏和替代,不能承受人体的生理负荷,发生骨折 病理性骨折X线表现 直肠癌患者,腰3椎体骨折 病理性骨折CT表现 椎体破坏,膨胀,累及附件, 有硬膜外软组织肿块,椎弓根破坏 病理性骨折MRI表现 T1WI上弥漫性信号降低 T2WI上信号 不均匀增高 MRI新技术 MR弥散像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反映组织中水分子的自由移动,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反应了体内局部水分子的弥散能力。 该序列可以用来辅助鉴别诊断骨质疏松型骨折和病理性骨折 MRI新技术 骨质疏松型骨折:骨髓充血水肿→细胞外水分子增多→ADC增高→DWI表现为低信号 病理性骨折:肿瘤细胞增多→细胞外容量降低→ADC降低→DWI上表现为高信号 MRI新技术 脊柱良性压缩和病理性压缩在DWI上的信号差别,卡方检验,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 急性良性压缩骨折ADC值(4.56±0.5)×10-3 mm2/s;病理性骨折ADC值(2.08±0.7)×10-3 mm2/s,统计学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MRI新技术 骨质疏松型骨折, 低的DWI信号,高的ADC值 MRI新技术 病理性骨折, 高的DWI信号,低的ADC值 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