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文化的成因及其影响.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11-1 阿拉伯文化的成因 及其影响 学院:水利水电学院 学号: 20113015800 姓名: 指导教师: 引言 在世界文化体系中, 阿拉伯文化是比较晚出的一种文化体系。 它以伊斯兰教的神学理论和思想为指导, 以阿拉伯语作为书写和传播工具。 阿拉伯文化发轫于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在后来的几个世纪中, 阿拉伯人的征服,哈里发国家的统治,民族关系和社会结构的变化, 伊斯兰教的传播和阿拉伯语的流行, 构成了阿拉伯文化演进的深层背景。阿拔斯朝( 750 年— 1250 年)早期,阿拉伯文化臻于鼎盛这一兼容并蓄的复合文化形态是由三种文化汇合而成: 阿拉伯人本土文化与伊斯兰教、西方的希腊文化与罗马文化东方的波斯文化与印度文化。 因而它兼具了游牧民族的文化特征和农业社会的文化风貌。 阿拉伯文化的成因 2.1 伊斯兰教的作用 伊斯兰教是塞姆族人所创造的三大一神教中, 最具有个性,最有东方特色的宗教。伊斯兰教用自己的宗教信条、清规戒律,严厉的考验,把游牧的阿拉伯人结成整体,即使远徙他乡,也不易被人同化;另方面通过它,使征服与被征服者获得共同信仰与一致的语言。 阿拉伯人完成“圣战”征服过程,是凭着阿拉伯骑兵的“安拉之剑”和真主 的《 古兰经》 来完成的。阿拉伯统治者对被征服者的基本政策是,改宗伊斯兰 教者,一般可以保持原有经济利益, 甚至仍保有原来的地方行政官员的地位。 普 通居民则可以减免税收, 不征人丁税, 这使它在军事胜利的同时, 迅速实现印度 北部、中亚、西亚、北非、西南欧等地伊斯兰化。成批居民不光因为伊斯兰教适 合于他们的需要,更出之于经济利益,抛弃原有信仰而饭依伊斯兰教。 穆罕默德创教后, 规定只能用阿拉伯语传教。 穆罕默德后, 第一任继承人艾卜·伯克尔下令编纂古兰经, 《 古兰经》 用典范的阿拉伯文书写。凡伊斯兰教信徒必须以阿拉伯语诵读经文。 在很长历史时期, 伊斯兰一面狂热传教, 一面却严禁把《 古兰经》 翻译为其它文字,传播《古兰经》 只能是“定本”的手抄 本。直到 1143 年才出现由法国墓督教僧侣翻译的拉丁文《古兰经》 译本。 《 古兰经》 经文,十分注意韵脚、节奏、修辞,诵读它不仅要符合规矩,而且要动听, 它是阿拉伯语文的好读本, 好教科书。清真寺把训练读诵经文当作重要业务活动, 伊斯兰教信徒天然地要受到阿拉伯语文的教育, 无疑这大大促进了阿拉伯语文的推广。 1 公元七世纪前, 阿拉伯语仅在阿拉伯半岛, 人数极有限的游牧民中使用, 到阿拨斯朝,阿拉伯语变为“官话”和知识分子的语言,阿拔斯朝末期,在一定范 围内,它还成为“普通话”了,现在,阿拉伯语在世界约占十分之一地区流行, 仅西亚和北部非洲国家, 使用阿拉伯语的人, 约达一亿二千万似上, 阿拉伯语文的普及,是阿拉伯文化形成的最基本的前提。 2.2 帝国及行省生产发达,经济繁荣,交通便利,政治相对 稳定 这是产生阿拉伯文化的物质基础。 委马亚王朝,尤其是阿拨斯王朝统治的最初一个世纪, 封建生产关系确立, 社会秩序较为安定。 哈里发及有些省政府对生产发展较为重视, 社会经济有了大发展, 他们重视水利灌溉事业, 在两河流域开凿新运河,修复旧运河,排除积水,增加耕地,帝国境内有四处获得 “地上天堂”的美名,这四处是锡尔河和阿姆河之间的泽拉夫善河流域, 两河流域南部, 波斯湾东部沿岸,大马士革近郊。这些地方农业兴旺,物产丰饶。在西班牙,阿拉伯 人把西亚的耕作方法传入, 开凿运河,栽培粮食和经济作物。 阿拉伯手工业发展,形成著名的特产,如大马士革的缎、库法的绢、叙利亚沿海城市的玻璃、布哈拉的毯子等都享有盛名,自古以来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帝国建立后,掌握了亚、非、欧三洲交通枢纽,汉志地区的古商道,继续活跃,海上、陆路贸易很发达,他们把中国磁器和丝织品,印度和南洋的香料、染料,中亚突厥人地区的奴隶、宝石,非洲等地的黑奴、象牙等运到西方,把西方各种手工业品运往东方,阿拉 伯人控制经过埃及和红海, 或两河流域达于波斯湾的商道, 从中牟得了巨额利润,阿拔斯朝新建立的首都巴格达, 不过半个世纪就由一个荒村成为一个惊人的财富中心和国际大都会,它不仅是帝国政治中心,也是手工业、商业的中心,市内仅 香水作坊就有 43 个,书肆近百处。阿拉伯人到达西西里是他们进入欧洲浪潮的余波,可是在一百年间,他们控制了西西里商业的大半。 为适应商业发展的需要,哈里发政府自己铸造纯粹伊斯兰货币, 对一些尚在便用的外国货币加印 《古兰经》经文。政府还重视发展邮政业务,改革行政制度,都大有利于国内经济的发展。 阿拉伯帝国拥有很可观的财政收入, 特别是帝国的一些行省, 保持着原来较高的经济水平。这是阿拉伯精神文化赖以产生的物质基础和养料来源。 2.3 融合各地区古代文明 阿拉伯人热衷于国际商业活动, 他们有较宽阔

文档评论(0)

明若晓溪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