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水利学报.pdf

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水利学报.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 利 学 报 2018 年1 月 SHUILI XUEBAO 第49 卷 第1期 文章编号:0559-9350 (2018 )01-0103- 12 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机理与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1 1 ,2 1 李云开 ,周 博 ,杨培岭 (1. 中国农业大学 水利与土木工程学院,北京 100083 ; 2. 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农业与生命科学学院,威斯康辛 WI53706 ,美国) 摘要: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问题直接影响灌水均匀度、系统运行效益和使用寿命,是滴灌领域的国际难题之一, 而地下滴灌系统中负压吸泥作用与根系入侵效应使得灌水器堵塞机理更为复杂。尤其是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并重 的现状迫使滴灌水源多元化、滴灌系统由单一灌溉功能逐步向灌溉施肥等多功能转变以及滴灌技术在高附加值的 多年生作物上的应用等因素,对灌水器抗堵塞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通过回顾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问题研 究历程,系统总结了灌水器堵塞类型、测试与评价方法以及发生特征与预报方法,通过建立堵塞物质提取与精细 测试方法,分别从堵塞物质形成与生长过程、水源中多物质运移过程两个角度,揭示了灌水器堵塞耦合诱发机制 与持续增长机理,通过综合控制堵塞物质来源(前控)、提升自身抗堵塞能力(中排)和有效清除堵塞物质(后清)等 多角度建立了灌水器堵塞控制方法,最终提出该领域急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方向。本文旨在为解决滴灌系统灌 水器堵塞问题及推动滴灌技术规模化应用与推广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词:滴灌;灌水器;堵塞特征;堵塞物质;机理;控制 中图分类号:S275.6 文献标识码:A doi :10.13243/ki.slxb 1 研究背景 灌水器是滴灌系统的心脏,其主要作用是通过内部复杂的流道结构对有压水流进行消能,保证 水源通过后可以均匀、稳定地供给作物。但因其消能流道尺寸狭小(仅0 .5 ~1.2 mm ),极易被滴灌水 [1-2 ] 源中的固体颗粒物、微生物、化学沉淀、有机质、氮磷等杂质附着,导致灌水器堵塞 ,轻则影响 灌水均匀性和滴灌系统使用寿命,重则直接导致系统报废。例如,新疆建设兵团地下滴灌技术应用 面积就因灌水器堵塞问题被迫从2005 年的12 万亩锐减至2014 年的1000 亩。灌水器堵塞问题已经成 [2-4 ] 为滴灌领域的国际难题 。 尤其目前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污染问题并存,迫使滴灌水源多元化,不仅地下水以及江河、湖 [2-5 ] 泊、坑塘等地表水,再生水、微咸水、黄河水等劣质水也常常作为滴灌水源 ,这些水源水质复 杂,其中的固体颗粒物、盐分离子、藻类、有机质以及微生物等物质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生 物动力学过程,使得滴灌系统灌水器堵塞风险更大、堵塞机理更复杂。与此同时,滴灌系统从单一 灌溉需求逐步向灌溉、施肥、补气、加药等多功能转变,水肥气药多物质共存体系易于进一步发生 [6-7 ] 耦合作用,这显著增加了灌水器堵塞风险 。虽然在新疆地区大面积成功推广的大田作物一次性薄 壁滴灌带产品在单生育期缓解了滴灌系统短期应用条件下的灌水器堵塞问题、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 本,但同时存在滴灌带质量一般、灌水均匀性较差、回收成本较高、环境污染严重等一系列问题, 更是无法满足滴灌技术在高附加值的多年生经济作物上应用时存在的问题。此外,地下滴灌系统除 收稿日期:2017-09-21 ;网络出版日期:2018-01- 15 网络出版地址:http ://kns . cnki. net/kcms/detail/ 11.1882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