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罗海玲 第一部分 导论 第一章 学前儿童及其心理研究 第一节 学前儿童概念与学前儿童观 一、学前儿童 学前儿童——指正式进入小学阶段学习前的儿童。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从胎儿到入学前儿童的生理和心理机制的成长、变化规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三W,what(是什么),when(时间),why(原因)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二、学前儿童发展观的变迁——悠久的过去,短暂的历史 (一)西方早期的儿童观——儿童是“缩小了的成人”。 到l8世纪末,孩子在西方社会始终被看做形体小且未受过教育的成人雏形。从孩子出生起,成人身上所有特点都被认为应该出现,只是比较模糊些。似乎区分孩子和成人的只有体形的大小和知识的多少。 (二)科学的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产生 1、自然主义教育运动: 卢梭“尊重儿童”、“自然法则” 2、进化论的影响: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3、科学儿童心理学:1882年德国普莱尔《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 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 第二节 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理论体系 一、三个基本关系的问题 问题1:天性和教养之争——环境和遗传哪个更加重要? 问题2:发展的主动性和被动性 问题3、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 二、主要学派的理论观点 精神分析学派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5.6-1939.9.23),犹太人,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及精神分析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 弗洛伊德的潜意识论即冰山理论 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现象,无意识现象又可以划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所谓前意识,是指能够进入意识中的经验;潜意识则是指根本不能进入或很难进入意识中的经验,它包括原始的本能冲动和欲望,特别是性的欲望。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是:意识只是前意识的一部分;前意识位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扮演着“稽查者”的角色,严密防守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闯入意识中;潜意识始终在积极活动着,当“稽查者”放松警惕时,就通过伪装伺机渗入到意识中。而且,他认为,潜意识的心理虽然不为人们所觉察,但却支配着人的一生。无论是正常人的言行举止还是心理疾病患者的怪异症状,以及人类的科学、艺术、宗教和文化活动,都受潜意识的影响和支配。 精神分析的主要研究对象是无意识现象,特别是潜意识现象,而不是意识现象。这与传统心理学强调意识的重要性,并把它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适成对照。 艾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要点 该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几个顺序不变的阶段。每一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的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所决定的发展危机。成功而合理地解决每个阶段的危机或冲突,将导致个体形成积极的人格特征,有助于发展健全的人格;否则,危机没有得到解决或解决得不合理,个体就会形成消极的人格特征,导致人格向不健全的方向发展。人格发展的各阶段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每一阶段都从它的前一阶段中开始和发展起来,然后又并存于后继各阶段之中。后期阶段的成功依赖于早期阶段危机解决的程度,而后期阶段仍有可能产生先前已解决的冲突。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理论 刺激→反应 食物(非条件刺激) →狗分泌唾液(反应) 食物(非条件刺激)+铃声(中性刺激) →狗分泌唾液(反应) 铃声(条件刺激) →狗分泌唾液(反应)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过程就被巴甫洛夫称为条件反射(CR)。也称为经典条件反射。 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的影响 ,如望梅止渴、谈虎色变、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 斯金纳的强化理论 斯金纳认为行为之所以发生变化,是由于强化作用的结果。 强化还可划分为一级强化和二级强化两类。一级强化满足人和动物的基本生理需要,如食物、水、安全、温暖等。二级强化是指任何一个中性刺激如果与一级强化反复联合,它就能获得自身的强化性质。包括社会强化(社会接纳、微笑)、信物(钱、级别、奖品等)和活动(自由地玩、听音乐、旅游等)。如金钱,对婴儿它不是强化物,但当小孩知道钱能换糖时,它就能对儿童的行为产生效果。再如分数,也是在受到教师的注意后才具有强化性质的。 在强化时,可以使用这样一个原则——普雷马克原理(Premack Principle),即用高频的活动作为低频活动的强化物,或者说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去强化学生参与不喜爱的活动。如“你吃完这些青菜,就可以去玩。”如果一个儿童喜爱做航空模型而不喜欢阅读,可以让学生完成一定的阅读之后去做模型,等等。 强化程式原则:1.教新任务时,进行及时强化,不要进行延缓强化。2.在任务的早期阶段,强化每一个正确的反应,随着学习的发生,对比较正确的反应优先强化,逐渐地转到间隔式强化。3.强化要保证做到朝正确方向促进或引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