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高墩身施工模板比选
李明
中交一公局路桥华祥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沿德高速第三合同,贵州 沿河 565300)
摘要:模板作为路桥施工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多山地区,交通运输不便,而桥梁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高,对模板的要求及利用率非常高;所以模板的选择与利用成为桥梁施工至关重要的因素。本章主要对液压自爬模、滑膜、翻模三种模板进行比较。
关键词:高墩身;模板;比选
随着高速公路的事业的蓬勃发展,近几年高速公路市场主要偏向于西南地区,而西南地区多山且地形复杂,地区多以桥梁隧道为主,施工便道修筑较难,材料运输不易,项目的策划面临严重的考验,因此能最大程度的利用现有资源,在有效的时间内发挥材料最大的作用,使质量、成本、进度、安全得到保证是项目成功的先决条件。本文主要结合项目桥梁施工,在工期短,任务重、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如何选取模板抢抓进度,使进度质量提高。着重对爬模、翻模、滑模优缺点进行比较。仅供参考。
1、工程概况
本标段地处贵州省铜仁地区沿河县城郊区,线路总长5.012km,线路主要结构形式为:特大桥1座,互通立交1处(包括主线石板溪大桥1座、互通匝道桥3座、匝道连接线桥2座)、长隧道1座、项目区地形起伏较大,尤其互通区位于“V”型谷地带,施工作业面集中,交叉干扰较多。
2、模板介绍
2.1液压自爬模
工艺原理:爬模主要由模板系统、埋件系统、支架系统、液压系统四大部分构成。液压自爬模板工艺原理为顶升运动通过液压油缸对导轨和爬架交替顶升来实现。导轨和爬模架二者之间可进行相对运动。在爬模架处于工作状态时,导轨和爬模架都支撑在埋件支座上,两者之间无相对运动。退模后就可在退模留下的爬锥上安装受力螺栓、挂座体、及埋件支座,调整上下换向盒舌体方向来顶升导轨。待导轨顶升到位,就位于该埋件支座上后,操作人员可转到下平台去拆除导轨提升后露出的下部埋件支座、爬锥等。在解除爬模架上所有拉结之后就可以开始顶升爬模架,这时候导轨保持不动,调整上下舌体方向后启动油缸,爬模架就相对于导轨向上运动。通过导轨和爬模架这种交替附墙,提升对方,爬模架沿着墙体上升,直到坐落于预留爬锥上,就这样实现逐层提升。
模体优点:适应于浇筑钢筋混凝土竖直或倾斜结构,适用于民建墙体、桥梁墩柱、索塔塔柱等,范围较广。同时由于采用整体大块模板,并且脱模时间有保证,所以混凝土外观质量易于控制、施工接缝易于处理,浇筑高度一般为4.5m-6m,每循环约4-6天。同时安全有保障。
模体缺点:资金投入较大,施工进度相对滑模较慢。由于高墩施工不便于养护需配备相配套的喷淋养生设施,并及时包裹覆盖。
2.2、滑模
工艺原理:滑模装置由模板系统、操作平台系统、液压提升系统和垂直运输系统等四大系统组成。滑模施工工艺原理是预先在墩身混凝土结构中埋置钢管(称之为支承杆),利用千斤顶与提升架将滑升模板的全部施工荷载转至支承杆上,待混凝土具备规定强度后,通过自身液压提升系统将整个装置沿支承杆上滑,模板定位后又继续浇筑混凝土并不断循环的一种施工工艺。
模体优点:相对于爬模施工速度快,安全度低,平均0.3m/h,模体高度1.3m-1.5m。但模体加工可在现场自行加工,资金投入较爬模少。
模体缺点:受其本身操作性限制,滑模施工要求结构物结构形式单一、断面变化少、无局部凸出物及其他预埋件等物体,应用范围较为狭窄,适用于等截面的实体或薄壁空心墩。同时滑模外观及竖直度不易控制,因模板与墩身之间不可能百分之百的密贴或顶升不同步,因此会有漏浆现象影响外观质量,其次现场工人操作水平参差不齐,顶升过程中若不同步且未及时抄平的话容易导致截面扭转和不规则错台现象。施工中若停滞时间过程则形成施工缝,影响外观质量。
2.3、翻模
工艺原理:翻模是大模板施工方法,以墩身作为支承主体,上层模板支承在下层模板上,循环交替上升。分为塔吊翻模和液压翻模两种,前者工作平台支撑于钢模板的牛腿支架或横竖肋背带上,通过塔吊提升模板及工作平台;后者工作平台与模板是分离的,工作平台支撑于提升架上,模板的提升靠固定于墩身主筋上的手动葫芦来完成。
模体优点:施工速度与爬模基本类似,速度较快,外观质量比较好,塔吊翻模模板分2至3节,每次浇筑高度约为4-6m;液压翻模模板分3节,每次浇筑高度约为1.5m。约5-6天一个循环,每天1m。适用于等截面或变截面的实体或薄壁空心墩等,范围较广。采用塔吊翻模较为经济,液压翻模则支出较大。
模体缺点:施工进度相对较慢。不便于在施工期间对桥墩混凝土进行养护。同时翻模安全性风险较高,一般情况不建议采用。
2.4、滑翻结合
工艺原理:主要由液压滑模(滑-翻结合)系统包括:滑翻结合由模板、操作平台、提升系统、施工精度控制系统、水电配套系统组成。施工工艺原理是预先在墩身混凝土结构中埋置钢管(称之为支承杆),利用千斤顶与提升架将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