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有效治疗各论.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九节 支持疗法 三、适应证和评价   1.短期内遭受挫折或严重的灾难,出现情绪障碍的人。   2.环境中长期存在矛盾、紧张或压抑,甚至产生消极观念的人。   3.患有各种躯体疾病,顾虑重重、消极悲观或久治不愈,对治疗信心不足,有抱怨、抵触情绪的病人。   4.患有各种心身疾病,对疾病疑惧,或与躯体病同时存在有心理紧张状态、焦虑抑郁者。   5.各类神经症病人,通常要首先进行支持性心理治疗。   6.患有各种顽症、绝症病人,减少痛苦及绝望。 善用各种理论与技巧,才能使治疗更纯熟,更有效。 第十节 家庭治疗 一、概况  家庭治疗(family therapy)是以家庭为干预单位,通过会谈、行为作业及其它他非言语技术消除心理问题,促进个体和家庭系统功能的一类心理治疗方法。 第十节 家庭治疗 一、概况 20世纪40年代以来家庭作为最重要的人际系统受到了重视。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逐步形成家庭治疗最初的几个流派。 第十节 家庭治疗 一、概况 1988年,系统家庭治疗由德国的Stierlin和Simon正式传授到中国。 第十节 家庭治疗 一、概况 解决家庭问题 中间形式 重塑家庭。 理智型 情感体验型(又称“体验/   人本主义家庭治疗”) 行动性。 按工作目标分 按治疗风格分 种类 第十节 家庭治疗 二、操作方法与流程 1.澄清转诊背景 2.规划治疗目标与任务 3.治疗的实施 4.终止治疗 (一)一般治疗程序 第十节 家庭治疗 二、操作方法与流程 (二)言语性干预技术 1.循环提问 2.差异性提问 3.前馈提问 4.假设提问 5.积极赋义和改释 6.去诊断 第十节 家庭治疗 二、操作方法与流程 (三)非言语性干预技术 1.艺术性技术 2.家庭作业 第十节 家庭治疗 三、适应证和评价 家庭治疗最常用于儿童、青少年期的各种心理障碍,也适用于各种心身障碍、夫妻与婚姻冲突、躯体疾病的调适、精神病性障碍恢复期等。   重性精神病发作期、偏执性人格障碍、性虐待等疾病病人,不首选家庭治疗。 第十一节 集体心理治疗 一、概况 集体心理治疗(group psychotherapy)是指为了某些共同目的将多个当事人集中起来加以治疗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第十一节 集体心理治疗 一、概况 集体心理治疗始自美国医生普拉特(Pratt JH)在1905年对结核病人实施的集体教育; 1930年Mareno JL第一次使用了集体治疗这一术语。 第十一节 集体心理治疗 一、概况 治疗机制: 1.团体的情感支持 2.团体的相互学习 3.团体的正性体验 4.学习团体的性质与系统 5.重复与矫正与“原本家庭经验” 6.支持体验“情感矫正经验” ◆被他人接受和容纳 ◆倾诉与发泄 ◆共性的发现: ◆树立信心和希望: 第十一节 集体心理治疗 二、方法 着重于个体作用 的集体心理治疗 着重于团体作用 的集体心理治疗 两类   将治疗手段直接应用于团体中的每一个人。多种心理治疗方法都可以在集体下应用 1.T小组技术 2.相遇技术 3.心理剧技术 4.格式塔小组 通过团体成员间各种心理接触来实现。 第十一节 集体心理治疗 三、适应证与评价 适应范围包括:神经症或神经症性反应;轻度的人格障碍;青少年心理与行为障碍;心身疾病,尤其是各种慢性躯体疾病患者;重性精神疾病缓解期;各种应激性及适应性问题等。   集体心理治疗也存在针对性较低,难于进行量化、控制研究等问题。 第十二节 危机干预 一、概况 (一)危机   指超越个体或者群体承受力的事件或境遇,以个体精神结构为媒介,最终导致个体处于心理失衡状态。 第十二节 危机干预 一、概况 (一)危机 1.发展性危机 (developmental crisis) 2.境遇性危机 (situational crisis) 3.存在性危机 (existential crisis) 在正常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急剧变化所导致的异常反应。 当出现罕见或超常事件,并且个体无法预测和控制时出现的危机。 伴随着重要的人生问题,如人生自由、责任、意义等出现了内部冲突和焦虑。 第十二节 危机干预 一、概况 (一)危机反应 1.创伤性事件所致的危机反应 2.非创伤性事件所致的危机反应 创伤性事件的特征负性的重大事件,势不可挡,无能为力。当个体遭遇此创伤情境时,更多地表现出人的生物属性。 包括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恐惧等)和行为问题,更多地表现出人的心理属性。 第十二节 危机干预 二、方法 处于危机的个体,其核心的体验就是绝望感和无助感。 1.安全 2.支持 3.确定干预的目标 原则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