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秦观《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docxVIP

诗词赏析:秦观《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   秦观一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   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   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   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   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下面是   迎春乐·菖蒲叶叶知多少   宋代秦观   菖蒲叶叶知多少,惟有个、蜂儿妙。   雨晴红粉齐开了,露一点、娇黄小。   早是被、晓风力暴,更春共、斜阳俱老。   怎得香香深处,作个蜂儿抱。   译文   春草有多少呢?只能看见个蜂儿在草丛里钻来钻去,它多欢乐美妙!雨后天晴,百花吐艳,娇小的蜂儿钻入花丛,只露出那么一点点*的身躯。   暮春之时,春草被早晨的疾风摧残,红粉凋零。   正值青春年少,却转瞬随夕阳一同衰老。   人如何也能像蜂儿一样,在花香深处,搂抱在一起。   注释   1迎春乐词牌名。   双调五十二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三仄韵。   2菖ā蒲草名,亦名白菖蒲泥菖蒲,品种不一,生于水边,有香气,根入药。   此处泛指春草。   3红粉红花。   4娇黄小指*蜜蜂。   5力暴猛烈地吹。   暴,疾也。   6香香花香。   7蜂儿抱形容蜜蜂采花。   唐韩偓《残春旅舍》诗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创作背景   秦观写词有时为遣兴娱乐,或应歌女之情。   王灼《碧鸡漫志》曰少游屡困京洛,故疏荡之风不除。   这首词传唱于青楼,当为词人早期作品,很可能是词人青年时期冶游*的记录。   赏析   此词上阕写雨过天晴后的郊外丽景。   就像一名优秀的画师,词人把入画的时间定在雨后初晴那一瞬间。   一阵微雨过后,天空中纤尘不染,格外晴朗,放眼望去,只见菖蒲长满沟渠,叶叶相连。   菖蒲一句从大处落笔,以叶叶概括郊外春色之貌,给人满眼碧绿的意象,就像南朝《采莲曲》中用田田来状莲叶弥望之景一样。   紧接着,作者便拉近了视线,从细处着笔,用特写镜头捕捉到那碧绿画面中一点醒目的*一只小蜜蜂在那儿飞来飞去。   有了这一点娇黄的色彩映衬于一片绿色之中,整个画面便活了,充满生机了,因而显得美妙动人。   从艺术手法上讲,将雨晴这样的时间融入到景物之间,使读者的审美感受自始至终都集中于艳丽的郊野春色,不给人突兀之感。   妙和小不仅形成韵脚,而且还彼此呼应,见出园中蜜蜂的细小可爱。   前用唯有个,后用露一点,前面点明是蜂,后再着以娇黄之色,将那只可爱的小蜜蜂写活了。   一个娇字,尽显柔美之态,传出神韵。   下阕由景生情。   看着眼前一片大好的春光,满园的春色,词人骤然动起了惜花之情。   他想到那娇艳的花朵如果受到晓风的暴力,必将残败不堪,纵然有幸逃过一劫,但最终的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只能是衰败迟暮,在暮春的夕阳之下,显示出老态,令人悲伤。   一个热爱生活,充满激情的人,总是不愿意看到美好的事物被摧残,被破坏,但这样的结局却又是不可避免的。   因此,诗人设想在最为娇艳,蜜汁最浓的时候,跟那娇黄的小蜜蜂一起度过,享受难得的美好时刻。   词的上阕写菖蒲叶叶,是写叶,而下阕虽未点明,但引起词人感想的,是花。   高明的词人在词中一点也没有透露出这花的消息,只以香香二字点逗,使词情婉约含蓄。   由此及彼的时空转换,从写景到因景生情,只用过片的停顿来作处理,而不作交待有时用一字句或二字句领起,这在词中是常见的手法。   联系到当时的词是在歌舞场合所唱,就更能体会这种过门处词情变换的妙处了。   表面上看,整首词都只是在绘景描象,但词人的用意,显然不在只写蜂、花这类自然景物之上。   以香花美草喻美人,以暴风残花喻红颜衰褪,以春暮花老见出美人迟暮,是中国古代诗词的一个传统。   因此,读这首词时,有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素养的读者,可以很自然地领悟到其中特殊的意象指归,并会因为蜜蜂抱花意象而联想到男女欢会,从而对其词品的高低作出评价。   正因如此,尽管秦观的这首词在写景状物方面没有什么大的缺失,甚至可以说有其独到之处,但是,在后代词论家那里,却很少获得好评。   最多只不过视其为狎邪词人柳永之作的同类。   对照柳词仔细品味,这样的评价也不是没有道理的。   只不过对于为秦楼楚馆写作歌词的柳永,词论家们的着眼点往往并不在其写男欢女爱是否露骨上,而在其羁旅行役和长调慢词的原创之功上,而对于专主情致的秦观,则多少有一种载道文人的心理定势,所以对秦观的这类词,就很少放过。   其实,如果舍弃知人论世的批评模式,单纯就文本批评,秦观的这首词,还是有其独特价值的,至少,在艺术手法,还是有值得借鉴的地方的。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