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李商隐《楚宫》.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   作品收录为《李义山诗集》。   下面是   楚宫   唐代李商隐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逐恨遥。   枫树夜猿愁自断,女萝山鬼语相邀。   空归*犹难复,更困腥臊岂易招?   但使故乡三户在,彩丝谁惜惧长蛟。   译文   湘江如泪色一般又清又深,屈原的冤魂随浪而去,他的怨恨永无绝期。   夜晚的枫树林中猿啼使人愁断肠,唯有穿着萝带的山鬼相邀。   埋在土里,身形*,魂魄难以招回,更用说是葬身鱼腹了。   只要楚地后人还在,谁会可惜那喂食蛟龙彩丝包的食物?   注释   漻漻水清澈貌。   楚厉指屈原,他投沼罗江而死,无后人、无归处,古称鬼无所归则为厉《左传》昭公七年,亦可称*,即冤魂。   女萝山鬼女萝,菟丝,一种缘物而生之藤蔓;山鬼,山中之神,或言以其非正神,故称鬼。   犹难复与岂易招均指难以为楚厉招魂,原因是屈子沉江后,身体腐烂了,葬身鱼腹了。   困腥臊屈原自沉,葬身鱼腹,故日困腥臊。   三户指楚人。   彩丝指五彩丝线扎成的棕子。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其他凭吊屈原的诗文,它并未从屈原的人品才能和政治上的不幸遭遇着笔,通篇自始至终紧紧围绕住屈原的*来写首联写*逐波而去,含恨无穷;颔联写*长夜无依,凄凉无限;颈联叹*之不易招;末联赞*终有慰藉。   这样围绕*来构思,内容集中,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反复书写,从而使诗具有回环唱叹之致。   诗的前四句是以景写情。   屈原忠而见疑,沉湘殉国,此诗亦即从眼前所见之湘江落笔。   湘波如泪色漻漻,楚厉*逐恨遥。   对着湘江,想起屈原的不幸遭遇,诗人悼念不已。   在诗人的眼中,清深的湘波,全都是泪水汇成。   这泪有屈原的忧国忧民之泪,有后人悼念屈原之泪,也有诗人此时的伤心之泪。   湘江流淌着不尽的泪水,也在哀悼屈原。   而在这如泪的湘波之中,诗人仿佛看到了屈原的*。   逐恨遥写*含着满腔悲愤,随波远去,湘江流水无穷尽之时,屈原*亦终古追逐不已,其恨亦千秋万代永无绝期。   恨字和泪字,融入诗人的强烈感情,既是对屈原的悲痛哀悼,也是对造成屈原悲剧的楚国统治者的强烈谴责。   颔联又从湘江岸上的景物再加烘托。   这联化用《楚辞·招魂》、屈原《九歌·山鬼》语句。   枫树夜猿,是说经霜的枫树和哀鸣的愁猿,构成一幅凄楚的秋夜图。   愁既是猿愁,也是*之愁,而猿愁又更加重*之愁。   下句的女萝山鬼即以女萝为带的山鬼。   语相邀既指山鬼间互相呼唤,同时也指山鬼们呼唤屈原的*,境界阴森。   长夜漫漫,枫影阴森,*无依,唯夜猿山鬼为伴。   此联景象凄迷,悲情如海,读之使人哀怨欲绝。   下面四句似议似叹,亦议亦叹,抒发诗人内心的慨叹。   五、六两句是说即使屈原死后埋在地下,其尸也会归于*,魂也难以招回;何况是沉江而死,葬身于腥臊的鱼虾龟鳖之中,他的*就更难招回了。   以上三联,都是感伤悲叹,末联情调一变,由凄楚婉转变为激越高昂,以热情歌颂屈原的忠魂作结。   这一联糅合了《史记·项羽本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和《续齐谐记》楚人祭祀屈原的传说。   意思是说只要楚人不灭绝,他们就一定会用彩丝棕箬包扎食物来祭祀屈原,人民永远怀念这位伟大诗人。   这首诗化用《楚辞》和屈原作品中的词语和意境入诗,而不着痕迹,读来语如己出,别具风采;全诗以景托情,以感叹为议论,使全诗始终充满了浓郁的抒情气氛;内容上反复咏叹使此诗微婉顿挫,使人荡气回肠清翁方纲《石洲诗话》评李商隐诗语,感人至深。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历史背景和寓意,注家说法不一。   近人张采田认为是公元848年大中二年诗人由桂州今广西桂林郑亚幕返长安途经潭州今湖南长沙等地时作,专吊屈原,并无其他寓意。   【诗词赏析李商隐《楚宫》】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