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苏轼《南乡子·春情》.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下面是   南乡子·春情   宋代苏轼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落照江天一半开。   译文   夕阳美丽的景色倒影在手中的玉杯里,青山绿树把一杯的玉液都染绿了。   认得这杯中琼浆是故乡岷山和峨眉山上的积雪融化而来。   初次看来,万顷的江水都好像那尚未过滤的酒。   阳台山上春雨忽至,胡乱地洒在歌楼打湿了美人的粉腮。   忽然一阵东风卷地而来,吹散了云雨,落日的余晖从乌云缝隙中斜射出来,染红了半边天。   注释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   原为单调,南唐冯延巳始增为双调。   双调平韵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用韵。   另有五十八字体。   又名《好离乡》、《蕉叶怨》等。   晚景指夕阳之景。   景,日光。   琼杯玉杯。   照眼耀眼。   翠作堆形容绿色之盛。   岷峨íé四川境内岷山山脉北支,峨眉山傍其南。   而眉山距峨眉甚近,故作者常以之代指家乡。   渌醅ē美酒。   蒲萄即葡萄。   此处与渌醅均喻江水澄澈碧绿。   阳台地名,传说在四川巫山。   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   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此指歌女所处之所,亦即下句之歌台。   粉腮歌女的香腮。   吹回指风吹雨散。   落照落日之光。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元丰四年1081,一题为黄州临皋亭作。   苏轼因为写诗揭露新法的弊端,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事。   到黄州后,住在长江边上的临皋亭。   元丰四年春天的一个傍晚,词人在临皋亭上倚栏观江,便将这美好的景色记录了下来,即成此篇。   赏析   上阕写词人在临皋亭上看到的黄昏景致。   晚景落琼杯,照眼云山翠作堆。   起首两句新奇突兀,用夸张的手法写出水天一色的景致。   放眼望去,傍晚的云山显得苍翠欲滴,夜色与山色交相辉映,倒映在琼杯一样的江中,仿佛将满江春水都染成了绿色。   阔大的晚景落在精致的琼杯里,比喻与夸张两种手法双管齐下,营造出新颖生动的意境。   认得岷峨春雪浪,初来,万顷蒲萄涨渌醅。   作者看着满眼碧绿的江面,回想起初到黄州时,见到这碧波荡漾如葡萄美酒般的江水,竟认为是由岷山与峨眉山上的雪浪融化而来的。   苏轼《与范子丰八首》其八曾有言临皋亭下不数十步,便是大江,其半是峨眉雪水,吾饮食沐浴皆取焉,何必归乡哉!作者见到这样的景致,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峨眉山的雪浪,勾起了乡思之情。   下阕由静景转向描写动景,写春雨骤降骤停,更为满江春水增添了新的情调。   春雨暗阳台,乱洒歌楼湿粉腮写春雨来势迅疾,而来不及防避。   因满江碧波,作者的思绪正飘向万里之外的故乡,忽然天色骤暗,迅疾的春雨倾泻而下,打湿了未及躲避的美人的粉腮。   经过春雨的搅扰,作者*收回思绪,但其对外界的观察十分敏感,转而以更加细腻的手法描景色的变化。   一阵东风来卷地,吹回写雨停,随着一阵突如其来的东风,仿佛有人掌控一样,雨立即停止了。   如同来时一样,春雨在人们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突然停止。   落照江天一半开,雨停,云开。   雾散,夕阳的余晖斜倚着山顶,将半边天空都染成了红色,天水辉映,江面上霎时呈现出半红半绿的景色来,奇幻瑰丽,令作者叹为观止。   虽未描述作者的行为事迹,也恰恰表现了他被贬之后不得自由、无所适从,只能寄情山水的生活状态。   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作者,对自然环境自然有超乎常人的感知能力。   所以他状景细致入微,思维广阔,描写景致奇幻瑰丽;抒情则含蓄蕴藉,于字里行间不经意散发出饱满的乡思愁绪,似有自得之趣,又有千回百折的情感波澜。   【诗词赏析苏轼《南乡子·春情》】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