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下面是 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宋代苏轼 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 今年子由相从彭门居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 余以其语过悲,乃为和之,其意以不早退为戒,以退而相从之乐为慰云耳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译文 当年谢安隐居在东海,出仕做官鬓发已霜秋,中年难与亲友别,唯有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就,准备返归东海,谁料抱病入西州。 做官困扰了隐居的雅志,遗恨寄托于田园山丘。 既已年高衰朽,便当及早划筹,要做百姓穿粗裘。 返回故乡遵迢千里,选取佳地长住久留。 酒醉放歌君相和,醉倒在地君扶我,只有醉时忘忧愁。 任凭刘备笑我无大志,我却甘愿身居平地,仰看他高卧百尺楼。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 东武指密州。 子由苏轼之弟文学家苏辙字。 彭门指徐州。 此曲指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词。 安石谢安,字安石,阳夏今河南太康人。 东晋名臣,以功封建昌县公,死后赠太傅。 东海谢安早年隐居会稽今浙江绍兴,东面濒临大海,故称东海。 从事句意为谢安出仕时鬓发已开始变白。 谢安少有重名,屡征不起,直到四十多岁才出仕从政。 中年两句《晋书·王羲之传》谢安尝谓羲之曰‘中年以来,伤于哀乐,与亲友别,辄作数日恶。 ’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 顷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其欢乐之趣。 ’丝竹,泛指管弦乐器。 一旦三句意思是说谢安功成名就之后,一定准备归隐会稽,不料后来抱病回京了。 西州,代指东晋都城建康今江苏南京市。 雅志指退隐东山的高雅的志趣。 轩冕āǎ古代官员的车服。 借指做官。 沧洲水滨,古代多用以指隐士的住处。 岁云暮即岁暮。 云,语助词。 要褐裘ú指换上粗布袍,意为辞官归乡,作普通百姓。 迟留逗留,停留。 惟酒句语本《晋书·顾荣传》恒纵酒酣畅,谓友人张翰曰‘惟酒可以忘忧,但无如作病何耳。 ’ 一任二句意思是说,任凭有雄心大志的入瞧不起我们,也不去管它了。 刘玄德,刘备。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八月,相从彭门百余日的苏辙打算离开徐州,赴南都今河南商丘留守签判任,临行前作《水调歌头》词告别。 苏轼以其语过悲,便写下了这首和作,对其弟加以宽慰。 鉴赏 上阕咏史,写东晋谢安的经历,意在以不早退为戒。 发端明点安石,领起上半阕。 词人的写作角度比较独特,既不写他经天纬地的才能,也不写他建功立业的辉煌,而是写他人生的另一侧面。 劈头就写谢安中年出仕的尴尬他本来隐居会稽,踏上仕途时鬓发已开始染上秋霜,令人吃惊。 再写人情的难堪人到中年,与亲友相别时觉得难舍难分,于是借音乐来抒写离愁。 而后突出他一向抱有的功成身退的心愿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 语气多么肯定,多么坚决,确实是对史书中所谓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晋书》数语准确的表述。 而结果却是扶病人西州,这就反跌出困於轩冕不遂雅志的遗恨。 这种遗恨,便是作者引出的鉴戒——不早退。 词中的困轩冕只是一个文雅的或婉转的说法,实际上至少在某种程度上与贪恋功名富贵是联系在一起的。 下阕述怀,设想早日退而相从之乐。 换头岁云暮三字承上转下,岁暮当指年华老大,早计是对遗恨而言,其内容便是要褐裘,亦即辞官归隐,过平民生活。 以下七句是由此产生的设想在归乡的千里长途中,每逢山水名胜或有贤主、良朋接待之类好的去处,可以随意逗留,尽情游乐,不必如*中人因王命在身而行道局促,一层我带着醉意唱歌时你跟着唱和,我因醉酒倒下时你要搀扶我,——只有酒是可以使人忘怀得失的,二层这样,有雄心大志的人会瞧不起我们,那就悉听尊便好了,我们只管走自己的路,三层这种种设想,情辞恳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