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苏轼《洞仙歌·咏柳》.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下面是   洞仙歌·咏柳   宋代苏轼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   细腰肢自有入格风流,仍更是、骨体清英雅秀。   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断肠是飞絮时,绿叶成阴,无个事、一成消瘦。   又莫是东风逐君来,便吹散眉间一点春皱。   译文   江南年底,早梅花开后,分配新春和垂柳。   细腰肢自己有格调风流,于是又是和身体清英很优秀。   永丰坊那畔,一整天没有人,谁看到金丝弄晴天白天?秋海棠花还是种子、未飘散的那时,绿叶成阴,没有一个故事、渐渐的消瘦了。   又有谁是东风追逐你而来的呢,就吹散眉间皱纹一点春天。   注释   腊古代在农历十二月合祭众神叫做腊,因此农历十二月叫腊月。   分付付托,寄意。   格格调   骨体骨架躯体。   永乐坊地名。   在洛阳。   尽日一整天   金丝比喻柳树的垂条。   断肠秋海棠花的别。   飞絮飘飞的像棉絮一般的柳树、芦苇等的种子。   一成宋时口语,渐渐,指一段时间的推移。   赏析   这首词上片写柳的体态标格和风韵之美。   起拍说腊尽梅凋,既点明节令,且借宾唤主,由冬梅引出春柳。   以新春紧承腊尽,写腊月已尽,新春来临,早梅开过,杨柳萌发。   柳丝弄碧,是春意繁闹的表征,故说分付新春与垂柳。   分付,交付之意,着分付一词,仿佛春的活力、光彩、妖娆,均凝集于垂柳一身,从而突出了柳的形象,赞美了柳的体态。   柳枝婀娜,别有一种风流,很似少女的细腰。   杜甫《绝句漫兴》早有隔户杨柳弱袅袅,恰如十五女儿腰之句。   作者正是抓住了这一特点,称颂她有合格入流的独特风韵,并进而用清英秀雅四字来品评其骨相。   这就写出了垂柳的清高、英隽、雅洁、秀丽,见出她与浓艳富丽的浮花浪蕊迥然不同。   作者把握住垂柳的姿质特色,从她的体态美,进而刻画了她的品格美。   下片转入对垂柳不幸遭遇的感叹。   换头三句,写垂柳境况清寂、丽姿无主。   长安永丰坊多柳,生永丰园一角的垂柳,尽管明媚春光中修饰姿容,分外妖娆,怎奈无人一顾。   诗人白居易写过一首《杨柳枝词》,据唐人孟棨《本事诗》载白居易有妾名小蛮,善舞,白氏比为杨柳,有杨柳小蛮腰之句。   白居易年事高迈,小蛮还很年轻,因为杨柳之词以托意,曰‘一树春风万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坊里东南角,尽日无人属阿谁?’后宣宗听到此词极表赞赏,遂命人取永丰柳两枝,移植禁中。   作者在这里化用乐天诗意,略无痕迹,但平易晓扬的语句中,却藏有探沉的含义。   断肠四句,紧承上文,写垂柳的凄苦身世,说一到晚春,绿叶虽繁,柳絮飘零,她更将百无聊赖,必然日益瘦削、玉肌消减了。   煞拍三句,展望前景,愈感茫然。   只有东风的吹拂,足可消愁释怨,使蛾眉般的弯弯柳叶,得以应时舒展。   正如宋初诗人幸夤逊《柳》诗听说既待和风始展眉。   这微茫的希望的霞光在何处,又莫是便是严峻而无情的回答。   全章用拟人法写柳,垂柳是词中的主人公。   它身段苗条。   体态轻盈,仪容秀雅。   然而却寂寞无主,被禁锢在园林的一角。   感受不到春光的温暖,也看不到改变命运的希望。   这婀娜多姿、落寞失意的垂柳,宛然是骨相清雅、姿丽命蹇的佳人。   词中句句写垂柳,却句句是写佳人这佳人或许是向苏轼索词的倩奴,或许是与倩奴命运相似的女性。   至少可以说,作者是以婉曲的手法,饱和感情的笔墨,描写了一位品格清淑呵命运多舛的少女形象,对之倾注了同情。   宋代词论家彭孙说咏物词极不易下,要须字字刻画,字字天然。   方为上乘。   《金粟词话》咏物含瘟深湛,在于寄托,贵有不枯不脱之妙。   《莲子居词话》苏轼此词正具有这些优点。   它句句刻画垂柳,清圆流杨,形神兼到,熨贴自然。   并借柳喻人,把人的品格与身世融入对柳的形神描幕之中。   物中有人,亦物亦人,既不粘滞于物,也不脱离听咏课题。   就风格而论,此词缠绵幽怨,娴雅婉丽,曲尽垂柳风神,天然秀美处有似次韵章质夫的《杨花词》,而又别具一段倾城之姿。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作年代不可确考,朱祖谋认为词意与《殢人娇》略同,把它编入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   因为据《纪年录》,这年三月一日,苏轼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