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鉴赏:温庭筠《商山早行》.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   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   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   官终国子助教。   精通音律。   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   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   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   在词,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   存词七十余首。   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下面是   商山早行   唐代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明驿墙一作照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震动;一路远行,游子悲思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依稀,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的泥墙上。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鸭和鹅,正嬉戏在岸边弯曲的湖塘里。   注释   商山山名,又名尚阪、楚山,在今陕西商洛市东南山阳县与丹凤县辖区交汇处。   作者曾于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末年离开长安,经过这里。   动征铎震动出行的铃铛。   征铎车行时悬挂在马颈上的铃铛。   铎大铃。   槲ú陕西山阳县盛长的一种落叶乔木。   叶子在冬天虽枯而不落,春天树枝发芽时才落。   每逢端午用这种树叶包出的槲叶粽也成为了当地特色。   明使……明艳。   枳ǐ也叫臭橘,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   春天开白花,果实似橘而略小,酸不可吃,可用作中药。   驿ì墙驿站的墙壁。   驿古时候递送公文的人或来往官员暂住、换马的处所。   这句意思是说枳花鲜艳地开放在驿站墙边。   杜陵地名,在长安城南今陕西西安东南,古为杜伯国,秦置杜县,汉宣帝筑陵于东原上,因名杜陵,这里指长安。   作者此时从长安赴襄阳投友,途经商山。   凫ú雁凫,野鸭;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准确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联系温庭筠生平,他曾任隋县尉,徐商镇襄阳,他被辟为巡官。   据夏承焘《温飞卿系年》,这两件事均发生在公元859年唐宣宗大中十三年,当年温庭筠四十八岁。   自长安赴隋县,当道出商山。   此诗当是温庭筠此次离开长安赴襄阳投奔徐商经过商山时所作。   赏析   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们所传诵,是因为它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真切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一般旅人的某些共同感受。   首句表现早行的典型情景,概括性很强。   清晨起床,旅店里外已经响起了车马的铃铎声,旅客们套马、驾车之类的许多活动已暗含其中。   第二句固然是作者讲自己,但也适用于一般旅客。   在家千日好,出外一时难。   在封建社会里,一般人由于交通困难、人情淡薄等许多原因,往往安土重迁,怯于远行。   客行悲故乡这句诗,很能够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三、四两句,历来脍炙人口。   宋代梅尧臣曾经对欧阳修说的诗,应该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欧阳修请他举例说明,他便举出这两句和贾岛的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并反问道道路辛苦,羁旅愁思,岂不见于言外乎?《六一诗话》明代李东阳进一步分析说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出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始为难得。   音韵铿锵,意象具足,是一切好诗的必备条件。   李东阳把这两点作为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的从属条件提出,很可以说明这两句诗的艺术特色。   所谓闲字,指的是名词以外的各种词;所谓提掇紧关物色字样,指的是代表典型景物的名词的选择和组合。   这两句诗可分解为代表十种景物的十个名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虽然在诗句里,鸡声、茅店、人迹、板桥都结合为定语加中心词的偏正词组,但由于作定语的都是名词,所以仍然保留了名词的具体感。   例如鸡声一词,鸡和声结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唤起引颈长鸣的视觉形象。   茅店、人迹、板桥,也与此相类似。   古时旅客为了安全,一般都是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诗人既然写的是早行,那么鸡声和月是必然要体现的。   而茅店又是山区有特征性的景物。   鸡声茅店月,把旅人住在茅店里,听见鸡声就爬起来看天色,看见天上有月,就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特征都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出来。   同样,对于早行者来说,板桥、霜和霜上的人迹也都是有特征性的景物。   作者于雄鸡报晓、残月未落之时上路,也算得上早行了;然而已经是人迹板桥霜,这真是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啊!这两句纯用名词组成的诗句,写早行情景宛然在目,确实称得上意象具足的佳句。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两句,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