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docxVIP

诗词赏析: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   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下面是   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宋代苏轼   波声拍枕长淮晓,隙月窥人小。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别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泪。   谁教风鉴在尘埃?酝造一场烦恼送人来!   译文   饮别后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   从船篷缝隙中所见之残月是那么小。   汴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我却满载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州。   竹溪的花浦之间,你我曾经一同大醉,当日欢聚畅饮时的情谊胜过别后的伤悲。   谁让我偏偏在芸芸众生中发现了你,并与你成为朋友,这才酿成了今日分别这样一场烦恼。   注释   虞美人此调原为唐教坊曲,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   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   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仄韵转两平韵。   古代词开始大体以所咏事物为题,配乐歌唱逐渐形成固定曲调,后即开始名为调名即词牌。   《虞美人》即是如此。   长淮指淮河。   隙月船篷隙缝中透进的月光。   汴水古河名。   唐宋时将出自黄河至淮河的通济渠东段全流统称汴水或汴河。   西州古建业城门名。   晋宋间建业今江苏南京为扬州刺州治所,以治事在台城西,故称西州。   风鉴风度识见,也指对人的观察、看相。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冬。   当时苏轼与秦观会面,而后在秦淮河上临别对饮。   此词便是词人与秦观饮别后的有感之作。   赏析   此词的起二句,写淮上饮别后的情景。   秦观厚意拳拳,自高邮相送,溯运河而上,经宝应至山阳,止于淮上,途程二百余里。   临流帐饮,惜别依依。   词人归卧船中,只听到淮水波声,如拍枕畔,不知不觉又天亮了。   着一晓字,已暗示一夜睡得不宁贴。   隙月,指船篷罅隙中所见之月。   据王文诰《苏文忠公诗编注集成·总案》载,苏轼于冬至日抵山阳,十二月一日抵泗州。   与秦观别时当在十一月底,所见之月是天亮前从东方升起不久的残月,故窥人小三字便形容真切。   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二语为集中名句。   汴水一支自开封向东南流,经应天府北宋之南京,今河南商丘、宿州,于泗州入淮。   苏轼此行,先由淮上抵泗州,然后溯汴水西行入应天府。   流水无情,随着故人东去,而自己却载满一船离愁别恨,独向西行。   无情流水多情客《泛金船》,类似的意思,苏词中也有,而此词之佳,全载一船离恨一语。   以水喻愁,前人多有,苏轼是词,则把愁恨物质化了,可以载船中,逆流而去。   这个妙喻被后人竞相摹拟。   李清照《武陵春》词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声名竟出苏词之上。   西州,龙榆生《东坡乐府笺》引傅注以为扬州,其实词中只是泛指西边的州郡,即东坡此行的目的地。   过片二句,追忆当年两人同游的情景。   公元1079年元丰二年,东坡自徐州徙知湖州,与秦观偕行,过无锡,游惠山,唱和甚乐;复会于松江,至吴兴,泊西观音院,遍游诸寺。   词云竹溪花浦曾同醉,当指此时情事。   酒味,指当日的欢聚;泪,谓别后的悲辛。   是年端午后,秦观别东坡,赴会稽。   七月,东坡因乌台诗案下诏狱,秦观闻讯,急渡江至吴兴询问消息。   以后几年间,苏轼居黄州贬所,与秦观不复相见。   酒味多于泪,当有感而发。   末两句故作反语,足见真情。   风鉴,指以风貌品评人物。   吴处厚《青箱杂记》卷四风鉴一事,乃昔贤甄识人物拔擢贤才之所急。   东坡对秦观的赏拔,可谓不遗余力。   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东坡得读秦观诗词,大为惊叹,遂结神交。   三年后两人相见,过从甚欢。   后屡次向王安石推荐秦观。   可见文人高士之友谊实非常人可比。   【诗词赏析苏轼《虞美人·波声拍枕长淮晓》】

文档评论(0)

kangh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