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报告人简介: 李国强 现任同济大学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1985在重庆建筑工程学院获硕士学位,1998年在同济大学获博士学位。1993年获英国皇家基金资助,赴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工作3个月,现主要从事多、高层钢结构技术及钢结构建筑抗火研究工作。出版专业著作4部,先后在国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60余篇。报告主题 当代建筑工程的新结构体系 前言 人类从原始社会利用山洞、树林自然屏障遮风挡雨,到利用天然土、木、石和人工烧制粘土砖、瓦搭建房屋延续了数千年。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结构体系是随着18、19世纪钢铁工业和水泥工业的发展而出现的,利用热轧型钢、钢板和铆接技术及随后出现的焊接、螺栓连接技术,形成的建筑排架、桁架、网架等结构体系,利用混凝土的抗压性能和钢筋的抗拉性能,发展了钢筋混凝土技术,形成了钢筋混土框架、剪力墙等结构体系。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建筑造型、建筑设计和跨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对建筑结构的要求更高,从而提出了一些新的结构体系。本文主要介绍最近20~30年开始越来越多应用的几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包括: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索张拉结构、索穹顶结构、膜结构和高效预应力结构。
一、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 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是我国目前在高层建筑领域里应用较多的一种结构型式。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各有所长,前者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延性好、施工速度快、建筑物内部净空气大等优点,而后者刚度大、耗钢量少、材料费省、防火性能好。综合利用这两种结构的优点为高层以建筑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统计分析表明,高层建筑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和用钢量约为钢结构的70%,而施工速度与全钢结构相当于,在综合考虑施工周期、结构占用使用面积等因素后,混合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优于全钢结构和混凝土结构的综合经济指标。 钢--混凝土结构最早于1972年用于芝加哥的Gateway Ⅲ Building(36层137米),我国至80年代才将钢结构用于高层建筑,目前已建成或在建的高层结构建筑(约有40余幢)中,有一半以上采用的是钢--混凝土混合结构。最近建设部和国家冶金工业局在颁布的《建筑用钢技术政策》中,将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列为要大力推广的建筑新技术,可以预见,混合结构在高层办公楼、学校、医院及住宅等建筑中将有较广泛的应用。 下面介绍两个采用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典型建筑:上海金茂大夏和香港长江中心。 1. 金茂大厦 金茂大厦是一集办公、宾馆、商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大楼,建筑289,500m2,主楼地上88层,地下3层,高420.5米,是国内目前最高的高层建筑,图为茂大夏平面和剖面图。主楼结构的地上部分为中央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组成的八边形核心筒体和外框的八个钢骨混凝土巨型组合柱、八根钢巨型柱及钢梁。核心筒体的厚度由下至上逐步减小,从850mm到450mm。核心筒腹部剪力墙呈井字形布置,起至地下三层,终止于五十三层,厚度为450mm。在24层至26层、51层至53层和85层至87层三个部位设置两层的钢桁架,作为水平刚度加强层,使中央钢筋混凝土核心筒体与外周均布置的八个钢骨混凝土巨型组合柱组成核心筒体-钢巨型桁架-钢骨混凝土巨型组合柱的高效率抗侧力系统,是典型的钢-混凝土混合结构。八个钢骨混凝土巨型组合柱分别成对布置在外侧东、南、西、北四边,由宽翼型H型钢及钢筋混凝土组成,其截面由下往上从1.5m×5.0m变为1.0m×3.5m。砼标号从C60、C50、变为C40。钢巨型柱分别成对布置在东南、西北、东北四边,由H型钢注钢板焊接而成。其平面位置通过转换钢柱11次转换,逐步向核心筒内收。楼板为钢梁、金属压型钢板组合楼板,一般跨度为4.5m。 大楼的主要抗侧力构件为中央钢筋混凝土筒体,混凝土结构提供了非常好的质量与刚度比以及内在动力阻尼特性,大大减小了风荷载引起的结构动力反应,对抗风设计相当有利,不仅满足了风荷载下的位移和强度要求,也满足了建筑物的舒适度要求。竖向荷载承重构件采用钢结构,则大大减轻了结构自重,并且加快了施工速度。 结构分析结果为,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顶点位移为H/575,层间位移为h/550;在地震作用下,按反应谱计算,顶点位移为H/1930,层间位移为h/1930,按等效静力法计算,顶点位移为H/845,层间位移为h/875。 2. 长江中心 长江中心位于香港中区皇后在道中2号,俯瞰维多利亚港,占地共9,700 m2,原为希尔顿酒店、拱北行及花园道多层停车场。东面为花园道,南面有基督教的圣约翰教堂,西面为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北面为繁忙的皇后大道中。长江中心群包括一座62层高的办公楼(顶部绝地标高为290m),三层绿化裙楼及六层停车地库。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