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求解受力平衡方程得到所有节点位移 2.横向受力计算 计算模型。由于轨道横向受力没有象垂向那样的对称性,所以计算时要复杂一些。 严格地讲,轨道横向计算应当考虑两根钢轨及轨枕组成的轨排受力。 但在横向力不大时,作为简化计算,也可只取一根钢轨进行。 简化计算。计算模型与垂向相同,只是以横向受力、钢轨横向抗弯刚度、扣件与道床形成的横向串联刚度代替相关的参数即可。 横向计算模型 钢轨为梁单元,轨枕为质量块即点单元 未知量的排列 受力钢轨节点变量 另一侧钢轨节点变量 轨枕横向位移变量 钢轨单元刚度矩阵 写出系统总应变能 对系统应变能求一阶分并组建总刚度矩阵[K] 对系统应变能求一阶分并组建总刚度矩阵[K] 组建荷载列阵:只有第3节点上作用有集中力,所以荷载列阵中只有第3个元素为P,其余元素均为0。 求解受力方程,得到各节点位移。 第四节 钢轨接头冲击力特性及其简化计算 接头受力特性 接头受力简化计算 1.接头冲击力的特性 高频冲击力:主要影响钢轨受力与变形,造成轨头打塌、螺栓孔裂纹、低接头(夹板死弯)、剧烈振动。 低频冲击力:轨枕和道床剧烈振动、石碴粉化、道床翻浆、路基翻浆 接头冲击力的限值 2.接头冲击力的简化计算 采用集总含量模型,将轨道简化为质量块、弹簧系统,考虑车辆簧下质量与轮轨接触弹簧,进行计算得到: 静轮载 轮轨接触弹簧刚度100kN/mm 簧下质量,货车0.5t,货动机车1.5t,高速动车1t 接头总折角 车速 轨道参振质量 轨道低频参振质量 轨道等效刚度 轨道等效阻尼 第五节 钢轨病害及合理使用 磨耗 剥离 波磨 打磨 1.钢轨侧面磨耗 形成机理:轮轨两点接触及超前距 超前距与轮轨冲角成正比。B点发生轮缘在轨侧的快速滑动。 磨耗成份:粘着、切削、塑性流动 磨耗因子:表达磨耗速率与各主要力学参数的关系 磨耗的阶段性:早期剧烈磨耗期、中期稳定磨耗期及晚期快速磨耗期 影响磨耗的因素及减磨措施 (1)钢轨材质 (2)涂油润滑 (3)轨道几何参数:超高、轨距、轨底坡 2.剥离 形成机理: 影响因素及减缓措施 (1)钢轨材质的抗剥离性能:杂质含量 (2)钢轨受力过大,产生塑性变形 (3)钢轨磨耗偏慢 3.波磨 现象:短波30-80mm;长波150-500mm 危害:短波引起剧烈振动,长波引起剧烈振动的同时,危害行车安全。 出现地段: (1)重载线路、高速线路; (2)曲线外轨; (3)制动地段。 形成原因(即波磨成因理论): (1)接触共振理论; (2)轮轴扭转张驰振动理论; (3)轮对粘滑振动理论; (4)轮对横向张驰振动理论; (5)超声波驻波理论; (6)轮轨系统振动理论。 减缓波磨的措施: (1)提高钢轨耐磨及抗塑性变形性能; (2)减小轨道不平顺; (3)增加轨道弹性; (4)适当离散车速; (5)适当离散车型; (6)改进轮轨粘着特性。 4.钢轨打磨 打磨的作用: (1)恢复轨头廓形; (2)去除钢轨表面缺陷,如波磨、剥离、表面因轮轨接触造成的脱碳层; (3)去除轨头表面残余应力; (4)改变轨头廓形以适应不同地段或运营条件。 打磨的效益: (1)显著减小轮轨系统的振动; (2)改善轮轨接触状态; (3)显著延长钢轨的使用寿命,2-3倍; (4)打磨的投入产出可达到1/8-10。 打磨的种类 (1)新轨预打磨; (2)预防性或维修性打磨; (3)矫正性打磨; (4)不对称打磨。 打磨机具 (1)磨轨列车:Speno, 16、24、48、96磨轮 (2)创轨列车:Plus, 采用创削去除轨头表层 4.合金轨 除淬火外,合金强化是另一强化途径。钢中加入合金元素Si、Mn、Cr 、Nb、V等,除了固溶强化基体外,相同冷速下可获得片间距更加细小的珠光体组织,以提高其强度和韧性。 合金轨的可焊性问题 钢轨强度等级 5. 钢轨材料发展的新趋势 (1)过共析钢钢轨 含碳量增加引起的韧性降低采用进一步细化晶粒弥补。 C Si Mn P S Cr 0.89 0.48 0.61 0.014 0.009 0.25 (2)马氏体及贝氏体钢轨 英钢联开发了轨头硬度445HB的马氏体钢轨钢。 德国研究的轨头硬度425 HB的贝氏体钢轨已经在挪威的重载线路上进行铺设试验。 日本研制的轨头硬度420 HB的贝氏体钢轨正在美国FAST环形试验线上进行试验。 美国也开发了硬度430 HB的贝氏体钢轨。 (2)稀土钢轨 我国1960~70年代曾开展过稀土轨的研究工作,小半经曲线上铺设试验表明其耐磨性很好。1991年恢复稀土轨的研制,投入生产。 包钢铌稀土钢轨的代号为BNbRE,是在碳素轨的基础之上加入了少量Nb、RE合金元素。在小半径曲线上使用寿命比U74钢轨有显著提高。BNbRE钢轨热处理强化后,比U74热轧轨使用寿命提高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