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高二语文秋季同步教案第十三讲 古诗词人物形象分析 教师版.docVIP

13高二语文秋季同步教案第十三讲 古诗词人物形象分析 教师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个性化教学辅导教案 学生姓名 年 级 高二 学 科 语文 上课时间 教师姓名 课 题 古诗词人物形象分析 教学目标 了解古诗词常见人物形象,并掌握相关鉴赏技巧 教学过程 (2013年高考江西卷)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① 【宋】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②。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①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席上赋此词。②“余既”三句出自《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问题】 (1)概括“兰”“蕙”“菊”三种意象的共同内涵。(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词人借它们分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兰、蕙、菊都是花草,在词中都用来象征词人高尚.纯洁的品格和节操。 (2)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 【解析】 “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楚狂,楚人,姓陆名通,字接舆也。昭王时,政令无常,乃披发佯狂不仕,时人谓之楚狂也。后常用为典,亦用为狂士的通称。《论语·微子》、《庄子·人间世》都有相关记载。(新课标《先秦诸子选读》第一单元第一节),表达了作者不愿趋炎附势.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的“富贵非吾愿”(新课标必修5第二单元),词人以陶渊明自况,属于正面使用典故,起到了强化主题的作用。具体而言,意为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求个人营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表明自己的心迹。 【解题方法】  对于高考古诗歌鉴赏中的典故题,具体可分三步作答:第一步,找到典故来源。平时复习中,对诗歌中出现过的典故一定要有所积累,如“陶朱”指富商,“杜康”是酒的代称,“鸿鹄”指志向高远的人,等等。第二步,辨明用典形式。搞清作者与典故的关系,是用来自比,还是对比衬托,紧紧抓住二者的结合点,在此基础上作答。第三步,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寻诗两绝句 陈与义 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 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 爱把山瓢莫笑侬,愁时引睡有奇功。 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 注:①居士:指文人雅士。②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③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杜甫,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问题】 “园花经雨百般红”与“乔木峥嵘明月中“两句中所描写的景色特点有何不同?请作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①艳丽 ②清幽 ①“园花经雨百般红”描写的是雨后园林的美景,一场雨后,园中姹紫嫣红,色彩艳丽 ②“乔木峥嵘明月中”描写的是月夜下的美景,明月高照,树木高耸峭拔,意境清幽。 【试题考点】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 【试题解析】此题分析“景物形象”。分析两句诗描写景色的特点时,需要抓住原诗中的“园花”“雨”“乔木”“明月”等意象具体解说,还要注意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程艶彬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