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马寨、陈家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3》.docxVIP

《石马寨、陈家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3》.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目录 一、编制依据 2 二、工程概况 2 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 3 四、隧道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基本流程 7 五、隧道风险评估 10 六、隧道安全风险分级和接受准则 16 七、隧道安全风险因素识别 20 八、安全风险管理机构 23 九、风险应对措施 24 十、石马寨隧道残余风险评估 30 十一、陈家隧道残余风险评估 34 十二、风险评估结论 36 石马寨、陈家隧道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报告 一、编制依据 本报告针对于石马寨隧道和陈家隧道风险评估编制的合订本 1、《大冶北至阳新铁路隧道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 武九鄂铁安质 2014〕36 号) 2、《铁路建设工程风险管理技术规范》(铁总建设 [2014]131 号) 3、《关于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铁 建设【 2007】102 号) 4、《铁路隧道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 (铁建设〔 2007〕200 号) 5、《铁路工程基本作业安全技术规程》( TB10301-2009) 6、《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TB10304-2009) 7、《铁路隧道设计规范》 (TB10003-2005,以下简称“隧规”) 8、《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 TZ204-2008) 9、 新建大冶北至阳新铁路石马寨隧道设计图 10、新建大冶北至阳新铁路陈家隧道设计图 11、新建大冶北至阳新铁路 DYSG-II 标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 12、现场踏勘调查、搜集的实地资料 13、我单位在类似工程中的施工经验和相关工程的技术总结、 工法成果等。 二、工程概况 石马寨隧道位于湖北省阳新县枫林镇境内,进口位于陈家村附 近,出口位于牛湖附近,汛期仅能通过船只到达,出口处仅有简易 乡村公路通达,交通不便。隧道进口里程为 DK140+077,进口桥隧相 邻,出口里程为 DK143+763,隧道全长 3685.36m,隧道采用人字坡 ( DK141+500 为变坡点),进口段 1423.11m 为 8‰上坡,出口段 2252m 为 7.2 ‰下坡。隧道进口位于陡崖处,施工场地难以布置。本 隧道在进口线路左侧设置横洞一座,横洞全长 330m。在石马寨隧道 最大埋深 350m,围岩分类,Ⅱ级围岩 1616m、III 级围岩 737m、IV级围岩 1109.36m、Ⅴ级围岩 223m。 陈家隧道地处阳新县宋山村,隧道进口里程为 DK139+195,出口里程为 DK139+982.9,出口桥隧相邻,隧道全长 787.9 ,隧道最大埋深约 90m,本隧道为单面上坡,变坡点为 DK139+200,坡率为 8‰,属于灰岩岩溶隧道。隧道的地质结构复杂,岩溶发育,隧道围岩主要有Ⅱ级围岩 160m、Ⅲ级围岩 440m、Ⅳ级围岩 187.9m。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 石马寨隧道穿越丘陵及低山区,隧址区内以构造剥蚀低山为主, 低山顶部局部发育溶蚀洼地,山峰林立,地形陡峻,沟谷深切,植被 发育。自然坡度 30~45°,多呈“ V”型。海拔一般为 160~411m, 隧道经过地面最高为 411m,最低点位于隧道进口的沟谷中,海拔为 33mm,相对高差 90~350m,地势起伏较大,隧道出口坡度较缓,多 为第四系残坡积层覆盖。隧道区植被发育,青竹、松树、灌木及杂草 丛生。隧道洞身浅部地段附近有百姓居住,进口为丘间谷地,地势狭 长,出口为牛湖水库。 陈家隧道位于丘陵地貌,相对高差 180m。丘陵顶上发育一处岩 溶洼地,半封闭洼地,直径约为 100m。推测底下岩溶通道发育。地 表水不发育。地表潮湿,植被发育,多为灌木丛所覆盖,丘坡表面植 被茂密。 1、工程地质 石马寨隧道洞身穿越 3 条以北东向走向为主的中小型正断层, 断 层附近岩溶发育、岩体破碎,地下水富集,水量丰富,断层处断层带 附近岩溶发育、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饱水性及导水性较好,极 易发生突水突泥现象,应加强支护和排水措施。灰岩,浅灰色、肉红 色,弱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成分为方解石,节理 裂隙较发育,可见大量的方解石脉,岩层较完整。 石马寨隧道洞身岩层分布为:第四系残坡积( Q4el+dl )粉质粘 土及三叠系中统嘉陵江组灰岩 (T2j ),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灰岩 ( T1d), 分述如下: 1)、第四系( Q4el+dl ) 区内主要发育残坡积层粉质黏土, 分布于沿线的山坡坡脚、 沟谷地带、岩溶洼地,一般厚约 4~6m,黄褐色,软~硬塑,进口段厚约 0~ 2.1 米,出口段厚约 2.6 ~15.1 米。 2)、三叠系中统嘉陵江组灰岩( T2j ) 灰岩,灰色,弱风化,隐晶质结构,中厚层状,岩质坚硬,岩溶 较发育,溶沟、溶槽明显,浅部节理裂隙发育,为方解石所充填。 3)、三叠系下统大冶组灰岩( T1d): 陈家隧道穿越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的碳酸

文档评论(0)

tangtianbao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