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农药残留分析.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有机汞的毒性:主要侵犯神经系统和肝脏 急性汞中毒:口内金属味、烦渴、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慢性汞中毒:以头痛、失眠、恶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为主。 4、拟除虫菊酯类农药 氰戊菊酯 溴氰菊酯 氯氰菊酯 杀灭菊酯(速灭杀丁) 苄菊酯〔敌杀死〕 甲醚菊酯 起源于菊花 一类仿生合成的杀虫剂,是改变天然除虫菊酯的化学结构衍生的合成酯类。 天然除虫菊酯是古老的植物性杀虫剂,是除虫菊花的有效成分,其化学结构到20世纪40年代才被研究确定,此后,开始了类似物质的合成研究。 1949年,美国的M.S.谢克特等合成了第一个商品化的类似物丙烯菊酯。在50~60年代,又有一些类似化合物陆续研制成功,通称为合成拟除虫菊酯。 特点  拟除虫菊酯是一类能防治多种害虫的广谱杀虫剂,其杀虫毒力比老一代杀虫剂如有机氯、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提高 10~100倍。 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是中枢神经毒剂,不抑制胆碱酰酶。 能够改变神经细胞膜钠离子通道的功能,使神经传导受阻,出现流涎、痉挛、共济失调等症状。 5、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西维因、杀灭威、速灭威、叶蝉散等 除草剂:敌草隆、敌稗 在作物上的残留时间为4d,在动物的肌肉和脂肪中的明显蓄积时间约为7d 残留量很低 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进入人体内,在胃中酸性条件下可与食物中的亚硝酸盐和硝酸盐反应生成亚硝基化合物,具有致癌性。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有机磷农药一样是一种抑制胆碱酯酶的神经毒物。 *与胆碱酯酶不发生化学反应,与胆碱酯酶形成的疏松复合体能迅速分解,而使胆碱酯酶恢复活性,因此中毒症状消失快,无迟发性神经毒性。 6、植物生长调节剂 作用: 促进农作物生根、生长、开花、结果 矮化植物 调节产期 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节省管理成本 分类 生长素 赤霉素 细胞分裂素 脱落酸 乙烯 生长延缓剂 案例: 1997年5月,47例食用西瓜发生食物中毒报告中发现,潜伏期20—40min,症状为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口唇舌根麻木,胸闷,心悸,多汗,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温不升高或略升高 7、除草剂 2,4-滴(苯氧羧酸类) 除草醚(二苯醚类) 敌稗(酰胺类) 氟乐灵(二硝基苯胺类) 西玛津(均三氮苯类)。 除草剂主要通过植物吸收,并进行降解和蓄积,造成对食品的污染 例如,杀草块可引起动物白内障 百草枯可引起人肺部的病理变化 8、杀菌剂 多菌灵杀菌剂在蔬菜和水果中常使用 在蔬菜中多菌灵杀菌剂用量少,使用次数少,半衰期短,故一般不存在残留 (1)化学保护剂: 又称保护性杀菌剂,是指杀死各种病菌的孢子或抑制病菌侵入植物体内的一类药剂 ①???? 二硫化氨基甲酸盐类,如福美锌、代森锰等; ②???? 取代苯类,如百菌清、五氯硝基苯等; ③???? 三氯甲硫基类;如克菌丹、灭菌丹等; ④???? 有机磷类,如绿稻宁类等; ⑤???? 胍类,如双胍盐等; ⑥???? 氨基磺酸类,如敌锈钠、敌磺钠等; ⑦???? 二甲基亚苯胺娄,如乙烯菌核利等; ⑧???? 醌类,如四氯对醌、二氯蔡醌等; ⑨???? 杂环类,如叶枯净、哒菌清、拌种哆等 (二)内吸性杀菌剂 ①三氮唑类,如三环唑、三唑酮等; ②有机磷类,如异 瘟净,三乙膦酸铝等; ③苯并咪唑类,如多菌灵、麦穗宁等; ④丁烯酰胺在,如萎锈灵、氟致胺等; ⑤革酰胺类,如甲霜灵等; ⑥三氟乙酰胺类,如双胺灵等; ⑦嘧啶类,如乙菌定等; ⑧取代甲醇类,如粉唑醇等; ⑨吗啉类,如十三吗啉等; ⑩吡啶类,如啶斑肪等。 (三)抗菌素 多抗霉素、春雷霉素、叶枯散,灭瘟素 二、农药污染食品的途径 农药在生产和使用中,可经呼吸道、皮肤等进入人体,主要是通过食物进入人体,占进入人体总量的90%左右。 其污染食品的主要途径有: 1、喷洒作物: 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使用农药,直接污染食用作物,但农药的在食用作物上 的残留受农药的品种、浓度、剂型、施用次数、施药的方法、施药的时间、气象条件、植物 的品种以及生长发育阶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2、植物根部吸收: 据研究证实,喷洒农药后有40~60%的农药降落在土壤中,土壤中农药可通过植物的根系吸收转移至植物组织内部和食物中,土壤中农药污染量越高,食物中的农药 残留量也越高,但还受植物的品种、根系分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 3、空中随雨雪降落: 喷洒农药后,有一小部分以极细的微粒漂浮于大气中,长时间随雨雪 降落到土壤和水域,也能造成食品的污染。 4、食物链富集: 农药对水体造成污染后,使水生生物长期生活在低浓度的农药中,水生生 物通过多种途径吸收农药,通过食物链可逐级浓缩,尤其是一些有机氯农药和有机汞农药等 。 这种食物链的生物浓缩作用,可使水体中微小的污染而导致食物的严重污染。

文档评论(0)

xiaohue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