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 经 蒹 葭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305篇,另有6篇是有目无辞的“笙诗”。 2.《诗经》收集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500余年的作品。 3.《诗经》的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地主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的人士,但是绝大部分已不可考。 一、《诗经》概述 《诗经》的编集 ①孔子编纂说 ②采诗说 《诗经》的结构与分类 风——十五国风(160篇) 雅——大雅、小雅(105篇) 颂——周、鲁、商(40篇) 诗经的内容 狩猎耕种的现实人生 婚恋过程的丰富咏叹 社会政治的讽刺揭露 军旅行役的多样描写 诗经的六义: 风雅颂与赋比兴 赋:赋者,铺也.直言其事也.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也. 《诗经》的体制 《诗经》按照风、雅、颂分三类。 风,即音乐曲调。国风即各地区的乐调。国,地区、方域之意。15国风共150篇。 雅,正也,指朝廷正乐西周王畿的乐调。分大雅、小雅。共105篇 颂,宗庙祭祀之乐。许多是舞曲,曲调可能较为舒缓。共40篇。 《诗经》的流传 《诗经》虽遭秦火焚毁,但由于学者的讽颂,至汉复得流传。当时传授《诗经》的有四家:齐之辕固、鲁之申培、燕之韩婴、赵之毛苌。或取国名,或取姓氏,而简称齐、鲁、韩、毛(四家诗)。后三家诗亡,独毛诗得大行于世。 《诗经》的作用 “不学诗,无以言。” “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诗经》的艺术特色 (1)赋、比、兴的手法。 (2)四言为主的句式。 (3)重章叠唱,回环往复,节奏卷舒徐缓。 蒹葭《诗经·秦风》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晰。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泗。?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背景简介 《蒹葭》选自《诗经·秦风》,大约是2500年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秦地指今汉水中上游陕西省南部地区,是周朝王族的发祥地,当时农业发达。 关于这首诗的内容,历来意见分歧。归纳起来,主要有下列三种说法: 一是 “‘在水一方’的‘所谓伊人’(那个贤人),隐喻周王礼制。” 二是“招贤”的。 “伊人”即“贤才”。 三是“爱情”说。 “这是一首恋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诗人陷入烦恼。说河阻隔,是含蓄的隐喻。” 此诗的本事至今无从查考。 所谓本事,指的是这首诗究竟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为什么而写的。因此,诗中的“伊人”所指始终难以征信,而以上三种说法也就难以最终定论。为解读方便,这里先把它当作一首爱情诗,然后再生发开去,看看它的意境空间究竟能有多大。 返回 内容述评 一、作为爱情诗:四个层次的基本内容 本诗三章重叠,各章均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首二句)以蒹葭起兴,展现一幅河畔秋色图:深秋清晨,河水淼淼,芦苇苍苍,露水结霜。 第二层,(三、四句)诗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企慕追寻河对岸的“伊人”。 第三层,(五、六句)分述“在水一方”的一种特定情境:逆流追寻,艰难险阻无穷,征途漫漫无尽,终不可达。 第四层,(七、八句)分述“在水一方”的另一种特定情境:顺流追寻,行程处处顺畅,伊人时时宛在,然似真而幻,亦终不可近。 全诗通过总述、分述、逆流、顺流的反复描述,将在水一方、可望难即的企慕追寻情境展现得十分清晰,将抒情主人公对爱情的执著追求精神和追寻不得的空虚惆怅心情也表现得相当充分。 返回 返回 艺术赏析 一、虚幻难实、神秘莫测的朦胧意境 《蒹葭》的作者似乎故意把其中应有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事件都虚化了,正因为如此,《蒹葭》的意境也就呈现为一种不粘不滞、似花非花、空灵蕴藉、含蓄多藏的朦胧美。 二、意在言外、连类无穷的象征格局 《蒹葭》一诗的象征,不是某词某句用了象征的辞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体象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