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一课时.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启东市南苑小学 六 年级 语文 学科备课专用纸 第一单元 课题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第 1教时 总第 个教案 课型:新授课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 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 难点 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 准备 (一)教具学具:PPT (二)先学提纲:(见《当堂反馈》)?? 学情 分析 学生对肖邦所生活的那个年代,那段历史不太了解,“肖邦满怀悲愤”为什么而悲?为什么而愤、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 教 学 过 程 思考与调整 (二次备课) 一、突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 1.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音乐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出题、读题。 2.交流我了解的肖邦。 3.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出示肖邦的照片,并介绍肖邦生平事迹。 肖邦(1810~1849),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音乐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音乐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830年,因祖国受沙皇俄国侵占,肖邦被迫来到法国巴黎。这期间,肖邦无论在钢琴演奏方面,还是在音乐创作方面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很多名曲就是在这时写成的,反映了他对被侵占的故国家园的怀念,对民族独立的渴望和忧国忧民的情怀。思乡情,亡国恨,时常在他的作品里流露出来。 4.带着对肖邦的了解,再读课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有方向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三、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 1.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画出生字,边认字边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画出生字词,借助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意思。 2.检查自读情况。 (1)读生字词,相机正音。 深渊 雾霭 呐喊 盛满 疾驰 蜡烛 肖邦 咏唱 蜡烛 与世长辞 维斯瓦河 消逝 催人奋起 肺结核病 一腔热血 忧虑 巴黎 肖、邦 分别换偏旁成新字组词。 腔 扩词 选择词语填空:优 忧 犹 尤 鱿 ( )如 ( )秀 ( )物 ( )秀( )鱼 (2)指名试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雾霭:雾气。 疾驰:马车奔驰。 催人奋起:叫人赶快行动。 呐喊:大声喊叫助威。 亡国:国家灭亡。 消逝:消失。 肺结核病:慢性传染病,通称肺病。 绝:停止。辞:辞别,离开。催:叫人赶快行动。 雾霭:雾气。弥留之际:病重快要死的时候。 (3)指导书写。 邦:左右基本等宽。瓦:末笔是点。 驰:左窄而长,右宽而扁。亡:横要长。 催:范写。指出注意点。逝:注意笔顺。 烛:笔画安排要匀称。肺:右边末笔是“|”。 四、把握文章主旋律,顺清脉络 1.根据读了课题后的提问,给课文分段,说说段意。 一(1):写波兰被列强瓜分,肖邦被迫离开祖国。 二(2):写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亲人。 三(3-4):写肖邦日夜思念祖国,忘我地进行音乐创作。 四(5-6):写肖邦弥留之际请求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2.再读课文,鼓励质疑。 (1)为什么埃斯内尔会以泥土作为礼物送给肖邦? (2)面对盛在金杯里的泥土,肖邦为何会流下激动的泪水? (3)肖邦那么爱祖国,可他为何不留下来反抗? (4)《即使你远在他乡》歌词写的是什么? …… 3.学生各自再读课文,尝试自己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学生边读边批注。) 五、精选课文一部分,品读感悟 1.提示任务。 默读第一段,思考: (1)这一段有几句话,可以分成几层?这两层有什么关系。 (2)当时波兰的社会状况如何? 2.自主阅读。 3.展示交流。 (1)交流:肖邦为什么离开自己的祖国? 理解:瓜分、深渊。 瓜分: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原指很深的水。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极深。(联系从书报、电影电视那里了解到的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2)像瓜分这样的词语还有哪些?(鲸吞 蚕食 牛饮 猴急) (结合中国近代列强侵略时,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来帮助理解) (3)肖邦是个了不起的“钢琴诗人”,沙皇曾授予他“俄国皇帝陛下首席钢琴家”的职位。肖邦会答应吗? 可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答应沙皇的要求,肖邦就不能在波兰从事他的音乐创作

文档评论(0)

zb8238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