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正常骨髓象: 以下几种情况均考虑正常骨髓象:1.骨髓增生活跃。2.粒细胞系占有核细胞的40%~60%,原粒2%,早幼粒5%,中幼粒15%,晚幼粒15%,杆状核粒细胞多于分叶核细胞,嗜酸粒5%,嗜碱粒1%,细胞形态学正常。3.有核红细胞占有核细胞的20%~25%,原红1%,早幼红5%,中、晚幼红约各占10%,细胞形态学正常。4.淋巴细胞系占有核细胞的20%,小儿可达40%,均为成熟淋巴细胞。5.单核细胞一般4%,浆细胞3%,均为成熟型。6.巨核细胞易见,多为成熟型,以产血小板型居多。7.可见少量的非造血细胞,如网状细胞、内皮细胞、组织嗜碱细胞等。8.核分裂细胞不易见到,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 . 第二节 骨髓象的分析 * . 一、骨髓增生程度意义 按增生程度分5级: Ⅰ级:增生极度活跃,主要见于急性和慢性白血病,偶见某些增生性贫血。 Ⅱ级:增生明显活跃,常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等,或某些白血病。 Ⅲ级:增生活跃,见于正常人骨髓象,某些代偿增生较差的贫血,也见于因骨髓取材时受部分血液稀释。 Ⅳ级:增生减低,常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及骨髓被部分血液稀释。 Ⅴ级:增生极度减低,见于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 . 二、粒细胞与幼红细胞比例(粒/红比例)意义 比例增加见于:⑴粒系细胞增多,如急性或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感染尤其是化脓性感染、类白血病反应等⑵红系细胞生成抑制,如纯红再障。 比例正常见于:⑴正常人骨髓;⑵两系细胞同时或成比例增多或减少,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骨髓瘤、骨髓转移癌等。 比例减低见于:⑴粒系细胞减少,如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化疗、放射病等;⑵红系细胞增多,如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脾功能亢进等。 * . 三、粒系细胞改变 粒系细胞增多意义1.以原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⑴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有早幼粒细胞增多,⑵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变,常伴有粒系的细胞核和细胞质发育不平衡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2.以早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⑴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⑵粒细胞缺乏的恢复期。3.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可伴核、质发育不平衡及嗜碱性粒细胞增多;⑵粒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病因解除后恢复正常。 * . 4.以中性晚幼粒、杆状核粒细胞增多为主,见于: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嗜酸、嗜碱粒细胞增多;⑵类白血病反应;⑶代谢障碍,如尿毒症、糖尿病酮症;⑷中毒,包括药物、毒物及异种蛋白注射;⑸其他,如严重创伤、急性失血、大手术后等。5.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⑴某些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尤其是HD)、AML-M4EO等;⑵寄生虫感染;⑶某些变态反应性疾病及皮肤病;⑷家族性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6.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⑵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⑶放射反应。 * . 粒系细胞减少 见于 :1.粒细胞减少,粒细胞缺乏症。2.再生障碍性贫血。3.急性造血停滞。 粒系细胞形态异常1.胞核异常:⑴分叶过多见于严重感染、肿瘤、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等;⑵Pelger-Huet畸形,见于先天性或继发于造血异常综合征(MDS)、白血病等。2.胞质异常:⑴中毒颗粒、空泡、吞噬异常;⑵胞质中出现Chediak-Higashi颗粒,见于切东综合征CHS综合征,又称膜结构缺陷性白细胞异常(或先天性白细胞颗粒异常综合征),白细胞胞质内出现粗大颗粒或包涵体为特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部分患者双亲有近亲婚配史)见于皮眼白化病伴有眼球震颤与畏光。偶见于淋巴瘤及白血病。 * . 四、红系细胞改变意义 红系细胞真性增多1.小幼红细胞增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等。2.正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各阶段幼红细胞仍保持正常比例。3. 正幼红细胞增多伴成熟受阻:见于脾功能亢进及增生性再生障碍性贫血。4.巨幼红细胞增多:见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可见多核巨幼红细胞。5.巨幼红样细胞增多:见于白血病、急性红血病。6.大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某些难治性贫血及巨幼细胞性贫血经治疗未完全恢复者。7.铁粒幼细胞增多:见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红系细胞相对性增多 见于粒细胞减少症、放射病等。 红系细胞绝对性减少及淋巴细胞相对性增多 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及转移癌等。 单纯红细胞系减少意义 见于纯红细胞再生障碍性贫血。 * . 五.淋巴细胞系改变意义 恶性增生1.以原淋巴细胞及幼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见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5辨证论治痛经【30页】.pptx
- 35-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产品生产许可证实施细则-编号.PDF
-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2全册课件.pptx
- 全国各省份城市列表-可vlookup版.xls VIP
- 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总结最全03709 .docx VIP
- 肿瘤患者腹泻的症状护理ppt.pptx
- 高中地理教研组工作计划2025(5篇) .pdf VIP
- Unit 6 A Day in the Life 综合素质评价2024-2025学年度 人教版(2024)英语七年级上册.doc VIP
- 中国文化概论(第四版)第五章.pptx
- 通信原理课设2FSK数字信号频带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建模.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