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让阅读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 有人问我,你这一辈子最大的爱好是什么?我回答是:读书。 小时候,我就爱上了书。那时,能有一本好书读,就是最大的享受了。 我家的大爷爷——我叫他“大老老”,和他的儿子——我叫他“大大”(伯伯),都是当地有名的私塾先生,他们肚子里的墨水多极了,写一手极其漂亮的毛笔字。小时候,我最爱在大老老旁边陪着他。他把拐杖放在一边,睡在躺椅上,闭着双眼,雪白的胡须下,双唇颤抖着,传来轻轻吟诵的声音。声调有时高亢,有时低沉,有时急促,有时轻缓,还不时拖着悠悠长音,整个听去,就像放飞在高空的风筝上的笛哨在迎风呜呜鸣响,婉转动听极了。我好奇地问他:“大老老,你这是念的什么经啊?”他笑了:“这是《诗经》啊,还有唐诗啊、古文啊!”我说:“你给我讲讲好吗?”他乐了,摸着我的头,嗫嚅着说:“你还小,听不懂,到你长大了,你就懂了。”从大老老的嘴里,我知道了许多。有时也能似懂非懂地在大人面前背上几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之类,惹得大家跟着莫名其妙地哄笑起来。 后来我上学了,识很多字了,总想多找点书来读。每到星期六傍晚,我们几个弟弟就坐在门槛上,盼望着寄宿在县中的大哥快点回来。大哥的影子在前村口一出现,我们就像小麻雀似地飞过去迎接他。一到家,就把大哥鼓鼓囊囊的书包翻了个底朝天。从大哥的文学课本里,我看到了《诗经》,还有《离骚》和孔子、孟子、屈原,又看到了唐诗,还有宋词和元曲,看到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看到了鲁迅、茅盾、老舍,还有高尔基、普希金和雨果、巴尔扎克,等等。 我们东村有个医生叫常胜,是个《三国》迷,他能把《三国演义》上的许多章节一字不落倒背如流。他与我爹相交甚密,经常到我们家来窜门。我倚坐在爹的腿上,听他们津津有味地说三国。常医生兴致高极了,有时竟从头到尾背诵“火烧博望坡”“诸葛亮舌战群儒”“七星坛诸葛祭风,三江口周瑜纵火”“张松献地图”等等,我简直听了入了迷。对常医生的好记性佩服得五体投地! 从此我爱上了《三国》。那时我们看不到这本书。一放晚学,爹让我去割草,我便趁机偷偷溜到三四里外的一个供销社,去那里看挂在墙壁上的连环画。把个《三国》看了一册又一册。天都黑了,才想到要回家。到了家,当然免不了一顿狠骂。 我痴迷三国里的人物。那一年过年,爹给我一点钱让我去买几幅年画。我毫不犹豫地挑选了一张《三英战吕布》的画,贴到家里的土墙上,引来许多邻居观看,顿时让简陋的家宅蓬荜生辉了许多。 一本本连环画,带我进入一个全新的天地。我记得最深刻的是,一本《审头刺汤》,让我知道了《一捧雪》的剧本,知道了明朝奸相严嵩父子;一本《相思树》,让我知道了晋代干宝的《搜神记》;一本《鸳鸯冢》,让我知道了京剧大家程砚秋…… 后来,我上了中学,看到的书就更多了。我开始看一本本长篇小说。我看了《野火春风斗古城》《敌后武工队》《铁道游击队》《青春之歌》《苦菜花》《迎春花》《红旗谱》《烈火金刚》《红岩》《创业史》《暴风骤雨》《山乡巨变》《三里湾》《三家巷》《苦斗》《子夜》等等,再看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铁流》《毁灭》《静静的顿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简爱》等等外国文学,我尤其喜爱上俄罗斯和法国的名著。一些名著使我爱不释手,其中的许多人物成了我崇拜的偶像。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是他们给我插上了理想的翅膀,给了我奋进的力量,是他们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 “文革”中,更成了我读书最多的时期。别人在学校里搞批斗,我躲在市委党校的一间小教室里,就像饥饿的汉子捧着面包,贪婪地阅读巴金的《家》《春》《秋》和《憩园》;别人在据点里武斗,我躲在同学家的小楼里读《巴黎圣母院》《约翰克里斯多夫》,读巴尔扎克的《搅水姑娘》《欧也妮·葛朗台》,读屠格涅夫的《罗亭》和《父与子》…… 走上工作岗位,在职业的驱使下,我有时间攻读了更多的马列哲学著作和政论书籍,让我的视野更加开阔起来。在南京,在徐州,在镇江记者站,与妻子分居两地十多年的时间里,在冷落孤寂的庭院里,读书更成了我寻觅情感的寄托。我攻读了许多的唐诗宋词元曲,也学习写下了不少诗文。 退休之后,更有时间看书了。我在完成自己60万字的长篇小说《花落花开》之余,把许多经典书籍如《三国》《红楼梦》等等重新看了一遍又一遍。又读了笛卡儿、罗素、叔本华文集,等等。过去由于时间等原因,只是浅显了解一下情节,泛泛浏览一下,如今,我开始更深入地阅读了。知其然,更力求知所以然。沏上一杯浓酽的清茶,坐在柔软的沙发里,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读上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情感跟随着书中的人物和情节游弋穿越,那是多么惬意的快事,多么美好的享受啊! 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高莽说:“经典著作为我们启开一扇窗,从那里可以看到色彩缤纷的世界,能分善恶知美丑,让人受益终生。当时光从指缝中溜走,仍然捧在手中熠熠发光的,没有被冲走的,才是文化中最璀璨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