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一门三父子, 都是大文豪。 诗赋传千古, 峨嵋共比高 读书: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 写作: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娶亲: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他: 买房: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态度: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一生:“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在散文、诗、词、书法、绘画上均有惊人的成就。?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诗:?他与江西派的开创者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他开创豪放派,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他被尊为“宋四家”之首。?绘画:他擅长画竹,自成一体。? 作者简历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课文朗诵 选择你最喜欢的朗读方式----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朗读停顿: 念 /无 与 乐 者 遂 至/ 承 天 寺 ,寻/ 张 怀 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 下/ 如 积 水 空 明 水 中/ 藻、荇 交 横 盖 /竹 柏 影 也 但 少 闲 人/ 如 吾 两 人 者 耳 提示:要根据句子的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 解释下列画横线词语的含义 (1)欣然起行 (2)念无与为乐者 (3)月色入户 (4)遂至承天寺 (5)怀民亦未寝 (6)积水空明 (7)盖竹柏影也 (8)但少闲人如    吾两人者耳 欣然:高兴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 户:门、窗。 遂:于是,就。 寝:睡。 空明:形容水的空灵澄澈。 盖:原来是。 但:只是。 耳:罢了。 翻译下列句子 (1)庭下如积水空明 (2)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月光洒满庭院,庭院中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 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色?哪个地方没有绿竹和翠柏? 只是缺少两个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课文探究 (1) 苏轼何时、何地、何因夜游?夜游心情如何? (2)苏轼为何要寻张怀民?“寻”有何艺术效果? (3)承天寺的景色如何?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写出了月的什么特点? (4)如何理解文中的“闲人”二字?表达了苏轼怎样的思想感情?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赏析:1、描写庭中月色,“庭下如积水空明”运用比喻概写赏月所见的淡雅空明之景;“水中藻荇交横~~~~”描写竹柏倒影的清丽美景。2、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写作背景链接: 宋神宗即位,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与新任宰相王安石政见不合,被迫离京。苏轼也被诬陷入狱,这就是“乌台诗案”。 苏轼坐牢103天,几次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后经多方努力,才获救出狱,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客。这个职位相当低微,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起的。 主旨(“何夜~~~~~”语句理解或感情):寥寥数语,意味隽永,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都包含其中。 “闲人”的含义:①意味复杂,指清闲之人,具有闲情雅趣之人;②文中“闲人”包含了作者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作者在政治上有远大的抱负,但被一贬再贬,赏月“闲人”的悠闲自得是被贬“闲人”的悲凉感慨。 定风波 苏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