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观检验标准(玻璃件).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C D C 外观检验标准 (三)玻璃 编号:QC-001 外观检验标准 (三)玻璃 版次/改次:A//0 外观检验标准 (三)玻璃 首次发布日期:2006.09.15 外观检验标准 (三)玻璃 最新生效日期:2006.09.15 外观检验标准 (三)玻璃 第 1 页 共 11 页 1.0 目的 为了规范本公司产品及外购零部件,加工件的外观品质要求,为生产及检验提供参考依据。以及利于执行 顺畅,特制定本文件 2.0 适用范围 2.1:适用于本公司生产、检验、IQC、QA 之运作,以及其它无客人特殊要求的产品。(客人有特殊要求时, 则按客人要求执行) 2:为供方提供检测依据。 0 参考依据 无 4.0 面的说明及定义 4.1:A 面为正面,产品在正确的使用过程中,面对使用者的一面为正面 4.2:B 面为底面,相对于正面的下部为底面 4.3:C 面为右侧面,相对于正面的右侧为右侧面 4.4:D 面为背面,相对于正面的反面为背面 4.5:E 面为顶部,相对于正面的正上部分为顶部 6:F 面为左侧面,相对于正面的右侧为左侧面 0:产品表面等级划分:产品表面等级根据产品的重要程度,可划分为:A 级面,B 级面,C 级面 5.1:A 级面:客人经常能够看到的表面。 如灯体正面和正上方,在不移动或转动产品时都能看到的表面。 5.2:B 级面:在不移动产品的情况下,客人偶尔能够看到的表面。 如灯体的侧面和后面,灯罩下部。 5.3:C 级面:客人在移动产品或转动产品,或产品被打开后,才可以看到的表面。 外观检验标准 (三)玻璃 编号:QC-001 外观检验标准 (三)玻璃 版次/改次:A//0 外观检验标准 (三)玻璃 首次发布日期:2006.09.15 外观检验标准 (三)玻璃 最新生效日期:2006.09.15 外观检验标准 (三)玻璃 第 2 页 共 11 页 如灯体底面,灯体部件内部面,产品组装后需贴装饰面板或标识掩饰的面。(通常表面不作处理的面) 说明:A:以上等级规定的是产品的外观标准,对于产品在客人处使用时看不见的内表面不适用此标准。 B:以上 A、B、C 表面等级的定义,是以最终客人处使用为条件而界定的。如果产品的零部件或 产品在后续装配、安装过程中被掩盖,则按照被掩盖后的表面来定义。如果产品的零部件在后 续装配、安装过程中有可能被掩盖也有可能不被掩盖,则按照不被掩盖的表面来定义。 6.0:常见缺陷的名称、定义或现象及产生的原因 序 号 缺陷名称 缺陷的定义或现象 缺陷产生的原因 1 赃污 其他颜色或物质粘附在物件表面的现象 1.1:物件接触容易上色或容易粘附的物质, 没有有效地进行隔离所致。 1.2:工作台面或工作环境不干净。 2 变形 物件表面发生碰撞或挤压,造成物件表面 凹凸不平、结构变化的现象 2.1:物件受外力冲击或重物长时间挤压、人为损 坏、运输过程中发生猛烈碰撞 3 杂质 物件表面附着不同的物质 3.1:原材料混杂不同的物质或其表面附着其它物 质 4 刮伤或划 伤 其表面有一种细而长,且有一定的深度的 一种不良现象。 4.1:物件表面因操作或运输,包装不当,受到尖 锐或锋利物品伤害、划损、物件之间相互摩 擦,造成物件表面损伤。 4.2:制造过程中保护不当,被尖锐或利器所伤, 工作台面过多硬的杂物(不及时打扫台面)。 5 碰伤 其表面有一种宽而长、痕迹比较粗而边缘 模糊。但没有深度,且有一定的面积的一 种不良现象或表面凹凸不平。 5.1:物件之间相互交叉碰撞或运输过程中由于包 装防护不当、人为损害、物件堆积过多或过 于密集,造成物件表面受外力作用,导致其 表面损伤。 6 破损/破裂/ 裂纹 产品有裂痕,裂口处粗糙不平,裂纹方向 不规则的一种现象 6.1:受外力作用或上下向外的力作用,受外力冲 击或重物挤压、跌落, 6.2:生产加工工艺问题, 6.3:员工操作时对产品防护不当, 6.4:原材料包装防护不当, 6.5:装配不合理,装配工具力度过大, 6.6:材料本身的质量问题 7 模痕 产品表面产生一定面积的拖、拉、印痕 7.1:由于模具本身制作问题(比如:模具结构不 合理、精度不够等), 7.2:模具在操作过程中的损伤。 7.3:生产在装模过程中不平衡,造成出模偏斜, 拉/拖伤物件表面/边口/孔位。 7.4:模具保养不当,造成模腔锈蚀。 8 麻点 物件表面呈现出的细小颗粒或小坑点 8.1:由于周围环境不清洁或空气干燥,空气中飘 浮的灰尘颗粒, 附着在加工物件的表面。 8.2:物件所使用的材料的密度较小,分子间隙大, ,。 , 。 外观检验标准 (三)玻璃 编号:QC-001 外观检验标准 (三)玻璃 版次/改次:A//0 外观检验标准 (三)玻璃 首次发布日期:2006.09.15 外观检验标准 (三)玻璃 最新生效

文档评论(0)

dashifuni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