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世家》教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单元 选修(二)史记——读其书想见其人(《史记》的理想人格) 课题 《孔子世家》教案 教学 目标 1.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 教学 目标 2.了解孔子的生平与事迹、伟大的人格与坚持理想的不懈精神。 教学 目标 3.学习传记选择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精神品格的技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一、 导入 孔子是后世尊称的圣人,是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司马迁的《孔 子世家》是中国最早的孔子传记,给我们打开了一扇孔子的窗口。司马迁以真正史家的笔墨,描绘了“一个 真实的人”,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圣人”,让我们能够一窥孔子生活的真实面貌。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 孔子。 二、 知识 链接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伟大的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世家》详细地记述了他的生平活动及各方面 的成就,是研究孔子生平思想的一篇重要文章。 据考证,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 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 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 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 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 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 是又娶颜征在。 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  公元前551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 (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孔子三岁时,叔梁纥卒,孔家成为施氏的天下, 施氏为人心术不正,孟皮生母已在叔梁纥去世前一年被施氏虐待而死,孔子母子也不为施氏所容,孔母颜征在只好携孔子与 孟皮移居曲阜阙里,生活艰难。 孔子17岁时,孔母颜征在卒。 孔子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 公派人送鲤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二、 整体 感知 【思考1】诵读文章,为文章分层。 提示:《孔子世家》在《史记》中是篇很长的人物传记,以年代为序,记载了孔子一生中的大事。选文重点 记述了孔子一生中哪些活动? 第一部分(1-2)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 第二部分(3-5)叙述孔子求学的事迹; 第三部分(6-11)叙述孔子师徒被困陈、蔡的经过; 第四部分(12-19)叙述孔子整理文献、从教授业、撰写《春秋》的情况; 第五部分(20-21)孔子去世及其影响; 第六部分(22)太史公论赞,表达其对孔子的仰慕崇敬之情。 三、 研读 文本 小组讨论:选择一部分进行分析—— 三、 研读 文本 1.诵读、理解词语——简介孔子的身世和从政情况(1~2) 【思考 1】在此部分,简介了哪些情况? 孔子的出生地、家世、出生的时间及有关的情况。 概括介绍了孔子一生的从政情况。 【思考 2】课文第二段主要概括介绍了孔子一生的从政情况,在这段简短的介绍方面的评价中,流露出作者对 孔子怎样的评价? (1)孔子出身贫贱,但才貌双全;(2)孔子具备从政为政才能,施政效果显著;(3)孔子一生谋求从政 为政的生涯,但仕途坎坷,屡遭“斥”“逐”,不能如愿。作者把自己的认识评价与客观的叙述有机融合在一起 。 。 ” 。 2.诵读、理解词语——孔子的求学事迹(3~5) 【思考 1】课文第五段写了孔子在鲁学琴的经历,体现了孔子怎样的学习过程? 提示:师襄子有几次提示?孔子有几次婉拒?有几次时间交代? 三次——可以益矣;‘未得其数’‘未得其志’‘未得其为人’;“有间” 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学习要按部就班,循序渐进,才能掌握新知识) (这段叙述,这三次描述是一个排比递进。一是表现孔子的乐学好学,学琴十日而不进,仍乐此而不疲,勤 奋而钻研;二是表现孔子的善学会学,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由浅入深,深思善悟,扎实有 序。这段文字,有对话描写,也有情态描写,有对孔子的直接描述,也有师襄子的侧面映衬,写得十分传神 )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3.诵读、理解词语——被困陈蔡(8~10) 【思考 1】陈蔡大夫为什么“发徒役围孔子”?这种行为说明了什么? 出于政治上的考虑,担心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 实际上是从侧面表现孔子之“贤”,“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思考 2】(6-7)孔子困于陈蔡之间,作者描述孔子与身边弟子们的不同表现,有何作用? 孔子困于陈蔡之间,情况危急,身边的弟子们都“病”得“莫能兴”,而孔子却处变不惊,“讲诵弦歌不衰 ,以至引起子路和子贡的反感和怨愤。这是用反衬的手法表现孔子的坚强,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孔子回答 子路和

文档评论(0)

xiaoluping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