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新探讨.docVIP

《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新探讨.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的新探讨 摘要:《论语·为政》“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此章历来聚讼不已,到今天为止依旧没有定论。在现代文学研究中不同的学者对这句话有不同的见解,比如说对“异端”、“攻”的看法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时考虑到解经方式方法的不同,历代学者对此句的注解可谓是汗牛充栋、众说纷纭,却难有定说。本文主要通过对历代学者关于“攻乎异端,斯害也已”看法的综述。本文主要对历代学者思想、言论进行了分析和查阅,并结合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时代背景对这句话进行全面全新的综合性探讨。本文认为对这句话的理解应该联系《论语·为政》中所处段落上文与下文进行理解,所以这句话应该解释为“如果我们总是攻击或批评不同的学术或言论,那么这就有害了”更为妥当。 关键词:《论语·为政》;攻乎;异端;也已 《论语·为政篇第二》: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郭齐勇:《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02月,60。]] 《论语·为政》是儒家经典代表著作之一。这部著作对儒家学者影响巨大。此章历来歧义颇多,尚无定论。因此需要对不同学家的看法的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翻译。武大学郭齐勇教授曾经在其著作中对此句话进行了批注“攻:攻击,批评;异端:不同的言论;斯:这,这个;已:停止,消除”。并在书中注解陈大齐先生释曰:“事物的性能各有两端,如刚与柔,互为异端,各有用处,非可偏轻偏重。若固执其一端,严斥其另一端,则处事易于失宜,甚至引致灾祸。”[[[] 郭齐勇:《中国古典哲学名著选读》,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年02月,61。]] 何晏曾在《十三经注疏》中对这句话进行注释。“攻,治也。善道有统,疏途而同归,异端不同归也。” 所以不同的学者会站在不同的角度对此句话进行不同的理解,对这句话的看法也众说纷纭,甚至会出现言论互相违背的地方。正如同古人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通过文献查阅我们发现在《四库全书》中引用这句话的作品超过170本。关于这句话的注释共有查到37本。在宋元明清这个朝代分别有两本,17本,一本,十本,七本。在宋代以前也有两本。到了近代也有许多学者对这句话进行了自己的理解,并在著作中对其进行了注释。[[[]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这句话的注释,可以看出他们对这句话的看法均有所不同,比如说对“异端”、“攻”的看法就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现就分别罗列如下,逐一分析其注解。 一、“攻”字注解 对“攻”的注解总的来说有两种,一部分学者认为攻“攻”是“攻击”的意思,另一部分学者认为“攻”是“治理”的意思。然而,笔者更倾向于第一种说法。 “攻”训为“治”的依据,最早见于《周礼·考工记》。《考工记》中有九条以“攻”字开头的句子。这些句子里面有八句“攻”都是“治理”的意思。这些“攻”分别是“攻木”“攻皮”“攻金”“攻龟”“攻驹”“攻国”。 [[[] 闻人军:《考工记译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只有“攻国之人众”之“攻”训为“攻击”。郑注曰:“攻犹治也。”郝懿行《尔雅义疏》云:“攻者,治之善也。”自从何晏这样解释之后,众多学家都以这个标注作为标准。何晏《论语集解》云:“攻,治也。” 除了何晏在这里说的句子将“攻”理解成“治理”以外,皇侃在《论语集解义疏》里面说过。 “攻,治也。”[[[] 黄侃:《论语集解义疏》,北京:商务印书馆,1937年。]]朱熹也曾经将“攻”理解成“治理”进行写作 “攻,专治也。。”[[[] (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10月。]]钱穆《论语新解》云:“攻,如攻金攻木,乃专攻义”[[[] 钱穆:《论语新解》,北京:九州出版社,2015年01月。]]金良年《论语译注》云:“攻,攻治,学习。”通过对上述文献的分析,我们发现学者对于“攻”的翻译层出不穷,莫衷一是。 然而,《四库全书总目》指出:“于诸经之中,《周礼》其出最晚。其真伪亦纷如聚讼,不可继举。”[[[] (清)永瑢等撰:《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965年。]]对于这部“不尽原文”、真伪莫辨的书,使用其中的文句做证据,当然难以令人信服。何况,《考工记》之外漏又尤为明显。段玉裁注视中表明,在《考工记》中的“攻”是“攻”原本含义的攻击的衍生意义。我们并不能因为“攻”在《考工记》中引伸为“治”就断定它在《论语·为政篇》中也是引伸义,也要训为“治”解。况且,“攻”在《考工记》中也有训为“攻击”的例句。而后,有学者提出应该训“攻”为“攻击”。这是第一次学者将《论语》中的标注为“攻击”的意思,首次出现在宋代学者孙艺的著作中。“攻,如攻人之恶之攻。”[[[] 孙奕:《示儿编》//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864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5:44

文档评论(0)

dgsf20131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