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理水理论在苏州古典园林的应用研究.doc

《园冶》理水理论在苏州古典园林的应用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绪论 1研究背景 《国冶》属于中国首部造园艺术行业的文献,它的文学价值和它含有的开创性难以估测。文学家郑元勋为此书题词说道“古人全部的工艺都通过书籍传播,但是就是没有关于造园方面的,称之为园有异宜,无成法,不可得而传也”[1]。《园冶》属于古代时期我国造园领域极为优秀的的智慧结晶,一度是日本专业人士认为的全球最早的造园论作,一直以来学者们对于中国古典造园艺术的研究也几乎一直以《园冶》为本,其贡献不可一日而语。不过《国冶》也是出了名的难以理解,甚至到了现在,还没有可以完全而且正确无误的理解此书的学者,很多的专业人士(包括世界著名的多位大师)进行了极大的努力,例如朱启陈值、刘敦祯陈从周、刘志平、杨超伯、曹讯等等[2],这些人中陈植做出的贡献是最大的,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国冶》的发行以及注释任务里认真仔细,起到了引路人的作用,并且一九八五年陈植已经87岁了,此时他发行了《国冶注释》第二版,这里面,他广泛听取别人建议,辨别汇总,给我们解开了由于“字体难辨,句式不同,难以理解”[3],而笼罩在《园冶》上的面纱,使人们“开篇就可以理解,它对于造园学术分析非常有帮助的”[4],给后来人持续开展《园冶》分析铺设好了坚实的道路。 中国古代园林可以叫做自然山水园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寄,将自然山水当做标准,同时联系山水诗、山水画建设而成,因此“理水”属于中国古代园林理法里非常核心的步骤。于明清阶段也就是中国园林的最鼎盛的阶段,苏州园林就是其中的代表,造园活动不管是数量、规划、或者种类部分均到了最鼎盛的阶段,造园艺术、技术日趋完善[5]。理水的理念以及形式,通常来自自然界的湖、池、潭、溪流、瀑布等[6]。自然界内的水体形式多变,苏州园林于大自然的山水里获取想法,结构自然可是还超越自然。于借鉴自然的时候又有所创新,实现了“天人合一”理念,不过此并非关于自然的单纯借鉴,还要经过对自然山水的总结,如同中国古代绘画理论中涉及的“外师造化,终得心源”[7]。 2研究目的与意义 《园冶》属于中国首部整体的介绍造园方面的书籍,这就体现了此大作的开创性含义。利用《园冶》深层次探索中国古典园林的精华就非常必要了,此论著里多次提出“理水”的概念,不过并不是非常集中[8]。“水是没有形体的,取决于盛放它的容器”[9],或许是作者觉得“理水”的核心是对于池、岸等的设计,并非指的水,因此联系另外的造园要点统一介绍,所以关于“理水”不具备专门的章节。 中国古典园林的理水理念根深蒂固,在漫长的传承与创新里,建立了较为成熟的设计,苏州园林等一系列江南园林便是代表。不过,此类成熟的设计方案以及理水理念于当今园林里仅有部分被继承,部分属于难以满足住民的需要、园林的面积还有结构的改变,于当今时代不符合,为加辨认就完全借鉴;而部分却是关于中国古典曾经的理水理论完全摒弃,来照搬西方的水景结构,完全不考虑国人的审美价值,过于看重技术使用以及完全对称[10]。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尝试在深入研究《园冶》理水理论在苏州古典园林的应用中得到系统真实的结论,借此于传承的条件下持续创新,利用艺术以及科学的帮助下,给当今园林设计带来同时具备生态人文效益的方案[11]。 3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1.3.1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冶》属于中国最早的、专门关于古典园林方面的著作,整本书包括三部分,大概内容讲的关于园说以及兴造论。而园说由选址、立基、建房、装饰、门窗、墙垣、铺地、假山、选石、借景十方面组成。即便整本书关于理水没有单独的部分,不过和理水有关的理念在上述十部分内均有体现,如“掇山篇”部分涉及涧、瀑布、曲水等理水措施,他提倡挨着水的地方来设置假山,例如“假山建在水的旁边最好,如果高阜出没有办法注水,沟壑间没有水,就感觉缺少了什么一样”[12]。此书还指出关于理水的基础条件:“高的方位想要修建亭台,那么就在低凹处修建池沼,卜筑贵从水面,建造基地需要首先就源头”,此类理论关于古典园林理水具备非常大的意义[13]。 自当今对应的分析结果而言,专业人士依然关于中国古典园林里的理水措施有了重视。如张家骥著有《园冶全释》、《中国造园论》,而这些里面陈植的《园冶注释》的贡献是最大的其他的著作还有罹哲文著有《苏州古典园林建造录》,曹林娣著有《中国园林文化》,顾凯著有《明朝江南园林分析》、倪琪著有《园林文化》,这些著作都有关于理水的论述[14]。但这些研究多侧重对园林中建筑的影响,对于单独深入研究“理水”手法在古典园林中的联系性少之又少,只是稍有介绍没有过多篇幅,匆匆几笔带过,并且也都是掇山理水一并介绍,当今仅有曹林娣著作、罹哲文著作有相对深入的探讨[15]。,“仁义的人喜欢山,聪明的人喜欢水”的传统观念令水此类自然因素不管于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里均极为看重。理水属于一种核心的园林组成,于园林里展示者无与伦比的美学作用[1

文档评论(0)

dgsf2013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