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的变异(胡雪梅).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的变异 第一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生物变异 生物变异 思考:人的体细胞中有23对染色体 1、如果不考虑基因突变和交叉互换,请你计算,一位父亲可能产生多少种染色体不同的精子?一位母亲可能产生多少种染色体组成不同的卵细胞? ◇由于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的染色体组成具有多样性,导致不同配子遗传物质的差异,加上受精过程中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的随机性,同一双亲的后代必然呈现多样性. 生物变异 基因突变的特点 灰老鼠 不定向性 不定向性 形成一个以上的等位基因 产生新基因 形成新性状 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四、基因突变的意义 基因突变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正误判断 1、基因突变对生物的生存往往是有害的( ) 2、无论是低等还是高等生物都可能发生突变( ) 4、生物在个体发育的特定时期才可发生突变( ) 5、基因突变能产生新的基因( ) 6、基因突变频率很低,种群每代突变的基因数也很少( ) 7、紫外线照射使人患皮肤癌和人由于晒太阳而使皮肤变黑都属于可遗传变异( ) 8、基因突变的方向与环境没有明确的因果关系( ) 9、基因碱基序列发生改变,不一定导致性状改变( ) 10、突变能够自然发生,也能人为进行( ) √ × √ √ √ √ √ × × 11、红绿色盲和人类镰刀型贫血症都是基因突变形成的( ) √ 3、一般来说,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的突变才能通过配子遗传给下一代( ) √ 有人认为基因突变率低,大多有害,故认为它不可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你认为正确吗?为什么? 课后思考 “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这种个体间的差异,主要是什么原因产生的? 基因重组 基因重组 概念 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有性生殖的过程 意味着 自然状态下,病毒、原核生物、进行无性生殖的真核生物或真核生物无性生殖的过程中没有基因重组 基因: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 非等位基因 重组: 重新组合 为什么自然状态下有性生殖过程才有基因重组? 非等位基因分布的位置有? B a A b a B A b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自由组合 A a A a B b 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 A a b B A a B b 交叉互换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 基因重组形成原因 自由组合 交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 为什么自然状态下有性生殖过程才有基因重组? 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可形成新的基因型。 基因重组能否产生新的基因? 【问题】 都为223种 2、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可以形成多少种受精卵? 246种 4、意义: 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生物的进化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 谁和谁之间有差异? 生物变异: 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总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的现象 3.5kg 北京 3.5kg 7kg 甘蓝 拉萨 资料2:在北京培育的优质甘蓝品种,叶球最大的有3.5KG,当引种到拉萨后,由于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光照强,叶球可重达7KG左右。但再引回北京后,叶球又只有3.5KG。 在种植花卉时,发现红花的后代出现了蓝紫花,蓝紫色花的后代仍是蓝紫色。 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仅仅由环境不同引起,遗传物质没有改变,不能进一步遗传给后代。 由于生殖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其后代将继承这种改变 表现型 基因型 环境条件 + = (改变) (改变) (改变) 不可遗传的变异 可遗传的变异 练习1: 下面叙述的变异现象,可遗传的是  A.由于水肥充足而造成的小麦粒大粒多性状 B.果树修剪后所形成的树冠具有特定的形状 C.整容后的美女 D.开红花的一株豌豆自交,后代部分植株开白花 D 1910年,一个黑人青年到医院看病,他的症状是发烧和肌肉疼痛,经过检查发现,他患的是当时人们尚未认识的一种特殊的贫血症,他的红细胞不是正常的圆饼状,而是弯曲的镰刀状。 正常 异常 后来,人们就把这种病称为镰刀型细胞贫血症。镰刀型的红细胞容易破裂引起溶血性贫血,甚至造成死亡。 什么原因导致这种症状的产生的呢? 1956年,英格拉姆(Ingram)等人用胰蛋白酶把正常的血红蛋白(HbA)和镰刀状细胞的血红蛋白(HbS)在相同条件下切成肽段,通过对比二者的滤纸电泳双向层析谱,发现有一个肽段的位置不同。 1949年,一位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美国著名化学家鲍林(Li.C.Pauling,1901—),经过电泳实验后推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由于血红蛋白分子的缺陷造成的。 不同的只是β链上从N末端开始的第6位的氨基酸残基,在正常

文档评论(0)

qwd513620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