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幽州台歌(1) 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当时,武则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军征讨契丹,陈子昂随同出征。武缺乏将略,军事失利,陈子昂屡次进言,不仅不被采纳,反把他降为军曹。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诗人在极度忧愤苦闷的情况下,登上燕昭王为招贤纳士而建的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登幽州台歌》。 写作背景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 幽州台 幽州:古十二州之一,现今北京大兴。 幽州台:即燕国时期燕昭王所建的黄金台。修建黄金台用于招纳贤才,因燕昭王将黄金置于其上而得名,以其师郭隗为例,成为当时燕昭王用黄金台招纳而来的第一位贤才。著名诗人陈子昂也写了一首关于幽州台的诗《登幽州台歌》.幽州台又名“蓟北楼,也有称“燕台”。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时间的角度(前、后)。“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都是指像燕昭王那样礼贤下士、重用人才的明君。 写出了诗人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为下文抒发悲怆的心情做铺垫。 1.前两句是从什么角度写的?“古人” 指谁?“来者” 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诗意:诗人登台远眺,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不禁感到孤独寂寞,悲从中来,怅然泪下。 从空间角度(天、地)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 天地之“悠悠”与人之茕茕“独”影,互为映照。 诗人把个人的存在置于广漠的宇宙空间下来表现,衬托出诗人的孤单渺小。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请简要赏析“悠悠” 的表达效果。 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从空间角度表现了主人公的孤独。 “念天地之悠悠”作用 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融理于情,表达了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 诗人触景生情,由个人遭遇(生不逢时),想到了天地悠悠而生命短暂,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 “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怆然而涕下”写出了什么?        (神态描写)形象逼真的描写了诗人热泪飞洒的情态和悲愤。 这首诗为什么会引起人们的广泛共鸣,蕴含着怎样的哲理? 哲理: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写作方法 对比: “前” “后” “古人” “来者” 的对比,表明时间流逝,一去不返。 “天地悠悠” 和“独” 的对比,反衬出人的孤单渺小,天地悠悠而生命短促,宇宙无穷而人生有限。 感 情 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感 情 抒发了诗人生不逢时、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情。 * * * * * * * * * * * * * * * * * * 登幽州台歌——文学常识 选自《陈子昂集》。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唐代诗人。年轻时性格豪爽。二十四岁中进士,以上书论政,为武则天所赞赏。直言敢谏,多切中时弊。三十六七岁时随建安王东征契丹,所提建议不被采纳,反而受到降职处分。三十八岁解职还乡,被县令段简陷害,死于狱中,时年四十一岁。 * * * * * * * * * * * * * * * * *

文档评论(0)

pwk115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40033240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