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五课清明的思念.docVIP

二年级下品德与社会教学设计第五课清明的思念.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 清明的思念   ?   教学目标 1.知道清明节的时间; 2.了解一些清明节的习俗; 3.初步了解家族脉络,让学生了解没有祖辈哪有父辈,没有父辈哪有我们,饮水要思源,不忘生命的根; 4.了解自己家庭祖籍迁移情况,体验家族的延续,增强归属感; 5.了解一些国外类似清明节的节日。 教学重点 体验家族的延续,增强归属感。 教材说明 1.“e链接”:这部分是一个知识点,教材告诉我们清明节的时间,以及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主要有哪些习俗。教材呈现了踏青、扫墓、放风筝以及植树的四幅图,展示清明习俗画面:清明时节正值春光明媚、草木返青、田野一片灿烂芬芳的时候,百姓喜欢在这样的季节里踏青、放风筝和植树等,大家都怀着快乐的心情出游活动。也有全家怀着沉重的心情去扫墓,由此引出关于清明节由来的历史故事,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扫墓是追忆先人、亲睦家族、表达孝心的具体表现,基于这些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中华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教学时扫墓是重点,对应课题“清明的思念”。 2.“交流会”:以丁丁的家谱为例,从现代的一代往上追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到曾祖父为止。让学生事先去了解自己家先人的情况以及他们的奋斗历史,通过课上广泛的交流,使学生了解没有祖辈哪有父辈,没有父辈哪有我们。饮水要思源,不忘生命的根。教学一开始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我们要去给没见过面的家人(如:曾祖父)扫墓呢?”以此作为两个栏目学习的衔接。 3.“送你一句话”:对“交流会”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要让学生记住这一道德常识。 4.“我能行”:要求学生访问自己的长辈,了解自己家庭祖籍和迁移的情况,这是一个探究性的学习活动设计,要注意:(1)访问内容不限于课文中的4个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进行访问。(2)访问结束之后要在班上进行一次反馈,让学生谈谈感受和体会。通过此活动,让学生体验家族的延续,增强家庭的归属感。 5.“新视窗”:拓展信息的学习活动设计,这部分要让学生了解一些国外类似清明节的节日,如万圣节、万灵节、盂兰盆节等,激发学生课外探究和课外学习的欲望。 教学活动 活动一:课前活动:访问长辈,了解家族脉络及迁移情况。 活动二:看图诵诗,议论清明习俗。 活动三:看丁丁家谱,交流自己家族脉络。 活动四:交流祖籍迁移情况表。 活动五:信息交流:国外的“清明节”。 学习评价 家人评价:先人情况我会问; 教师评价:家族情况我了解; 自我评价:祖籍迁移我知道; 小组评价:访问汇报我能行。 注意事项 ? 教学资源 文字资料 资料名:清明节的日期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5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5度开始。这一节气开始的一日为“清明节”。中国祭祀祖先的历史由来已久,早在上古时代就有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仪式,到春秋时代孔子的墓祭,这些都属于贵族所特有的。到了秦汉以后,贵族制度没落,才有一般民众到祖先坟墓去祭祀的习俗。 资料名:清明节的由来   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逃亡国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大臣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肆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因为介子推非常鄙视那种争功讨赏的人,他和母亲一起到绵山隐居。晋文公亲自去请,介子推背着母亲躲进了绵山。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于是下令火烧绵山,火烧了三天三夜,但仍不见其出来,火熄后,只见介子推背着老母靠着一株烧焦的大柳树根死去了。于是,晋文公把他们母子安葬在绵山,并改绵山为介山,立庙纪念,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还下令每年到介子推烧死的这一天,全国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资料名: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四月里万物沉睡的严冬过去,万象更新的春天来到,到处是春光明媚、草木萌动的清明景象。荡秋千、蹴鞠(鞠是一种皮球,球皮是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踏青(又叫春游,古称探春、寻春)、植树、放风筝、扫墓都是清明时节的风俗活动。 ????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在家里拜祭祖先,或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

文档评论(0)

高江辉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