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原理》第4章第4节地下岩溶形态.pptx

《地貌学原理》第4章第4节地下岩溶形态.pptx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节、地下岩溶形态28/4;1. 洞穴的形态特征;2. 洞穴的发育 裂隙阶段(层面、节理面、断层面) : 地下水流量小,但具有承压性质,单位质量的地下水具有较高的 溶蚀力。 管道式阶段(地下河): 流量增加,承压力消失。不但进行化学侵蚀,而且机械侵蚀的贡 献逐渐明显。;3. 洞穴的空间展布特点 上下阶梯、直角转弯(主要因为受多组断层的控制)。拥有空间 巨大的“大厅”(混合溶蚀作用);4. 洞穴的演变 由于地壳抬升或者潜水面下降,地下河由水平流动带相对上升 到季节变动带,甚至垂直渗透带。 高位溶洞 穿洞(天窗) 天生桥;深部溶洞的成因:;洞穴地貌 溶蚀地貌 堆积地貌(形态各异,千奇百怪) 滴水堆积类 流石类(flowstone) 毛管水堆积 流水堆积 地下河堆积 重力堆积 生物堆积 人类文化层;;;;;石笋是从洞顶滴落下来的水溅到洞底,其中CaCO3逐渐沉 积形成的,它形似竹笋,称石笋(stalagmites)。石笋是自下 而上逐层增长,它的横剖面为叠层状。;;;石灰华:溶洞底沉淀的碳酸钙。;泉华(tufaand travertine)是由泉水出露的CaCO3沉积物。 Tufa从泉、河、湖水中析出的,与植物有关的多空隙的的碳酸 钙沉积。 Travertine 从泉、河、湖水中析出的密实、结晶,常呈带状的 碳酸钙沉积。;洞穴中的机械堆积物有:河流沉积,湖泊沉积和崩塌沉积三 种。 河流沉积物是地下河沉积的小砾石和砂,或者是地表河流在 洪水期带到溶洞中的泥沙沉积。有时在地下溶洞的河流沉积 物中,可见到磨圆度极好的小砾石。 湖泊沉积是一种具有极薄层理的粘土——粉砂沉积,它们是 在地下湖中沉积的,也可能是地表河流在洪水期灌入到溶洞 中沉积的。在很多地方,洞穴中的河流沉积和湖泊沉积是互 层的。 崩塌沉积物是从洞顶、洞壁崩塌下来的一些碎屑堆积物,常 和洞底的石灰华、粘土混杂在一起,胶结以后就成为一种坚 硬的角砾岩。;石灰岩洞是史前原始人类栖息之场所。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 湖北长阳人,广西柳江人和广东韶关马坝人,都是在石灰岩 洞中发现的。 除了人类化石外,溶洞中还可以找到史前人类用过的石器和 骨器以及用火的痕迹。 古人类将狩猎得到的一些动物和采集的果实带到洞中,因而 洞穴中常保存着许多哺乳动物化石和植物化石。 另外,洞穴中常有鸟粪和蝙蝠粪的堆积。;;二、地下河和岩溶泉 1.地下河 地下河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沿裂隙溶蚀而成的地下水汇集和 排泄的通道。地下河的水流主要由地表降水沿岩层渗流或由 地表河流经落水洞进入地下河,少数地下河水流由深源和远 源地下水补给。地下河具有和地表河一样的主流、支流组合 的流域系统,水文状况也随地表河的洪枯水期的变化而变化。 地下河的分布深度常和当地侵蚀基准面相适应,如果有不透 水层的阻挡,或者第四纪地壳上升幅度大于溶蚀深度,地下 河则高于当地侵蚀基准面,形成悬挂式的地下河。;广西岩溶区的地下河,按其发育阶段和形态特征分成三类: 与当地侵蚀基准面相适应的地下河,它们多分布在主要 河流的两岸,规模大,水量丰富,地下河水面与地面高差不 大; 穿山式地下河,这类地下河的水面与地表河水面等高, 往往是连接相邻两溶蚀盆地中的地表河的通道; 悬挂式地下河,它的规模较小,分布在峰丛洼地区,主 要是受隔水层的阻挡形成的。 地下河常引起地表塌陷而造成灾害,在工业基地、交通枢纽 和人口密集地区研究地下河的分布和发育,进行灾害评价就 尤为重要。另外,地下河蕴藏丰富的地下水资源,也是价值 很高的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地下河资源是重要研究课题。;2.岩溶泉 岩溶地区常有泉水出露,按泉的涌水特征和成因可分为三种类 型: 暂时性泉,这一类泉多分布在垂直循环带或过渡带,只在 雨季或融雪季节,垂直循环带充水以及洪水期受河水上涨影响, 地下水位上升成暂时泉; 周期性泉,这类泉多形成在过渡带和水平循环带之间,它 的形成机理类似虹吸管原理,泉的涌量呈周期性变化,有时水 量很大,有时水量很小,例如贵州省猫跳河红板桥附近的周期 泉,最大涌水量达22.5~88.5 L/s,最小流量才0.45 L/s,每 一周期相隔30~35 min; 涌泉,这类泉来自水平循环带的深部或深部的层间含水层, 流量大且较稳定。;图4-14 晋冀 鲁豫四省寒 武—奥陶纪 灰岩中的大 中型岩溶泉 群 岩溶泉群 流量(m3/s); 寒武—奥 陶纪碳酸盐 系; 非碳酸盐 出露区;;;;第五节 岩溶地貌发育和地貌组合;典型的地貌组合类型有:峰丛—洼地和峰林—平原两类。 1) 峰丛—洼地型。 因其发育模型以多个多边形小流域的发生为开始,故称“多 边形岩溶”,又因其山峰呈锥状,又称“锥状岩溶”,再因封闭 洼地近似斗鸡场,故又称“斗鸡场式岩溶”。峰丛内峰峰相依, 峰丛间的洼地常有土层覆盖,洼地底部常有落水洞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