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聊斋志异》的叙事谋略
【内容提要】
《聊斋志异》自问世之初就受到了世人的广泛关注,其构思之奇幻,记事之诡谪,都是独一无二的。《聊斋志异》,无论是在叙事语言、叙事时间还是叙事视角的选择和使用上都是极具谋略的。叙事语言上,蒲松龄有意将史传笔法融入文学写作,“以史入文”,有的篇目使用拟“太史公曰”的“异史氏曰”直抒胸臆,以做到对历史叙事的靠近。《聊斋志异》故事很大一部分发生在夜晚,对夜晚时间节点的选择除了因为顺应读者期待心理还与作者的人生经历有关。《聊斋志异》在叙事视角上不局限于史传文学的固定全知视角,而是运用流动视角来做到故事的完整性与增强可读性。通过《聊斋志异》中不同的叙事技巧,我们可以窥见蒲松龄《聊斋志异》的叙事谋略,领略到其中的叙事艺术的魅力。
【关键词】 聊斋志异叙事谋略蒲松龄
[Abstract]
【Key word 】
目录
TOC \o 1-5 \h \z 绪论:《聊斋志异》研究综述 1
\o Current Document 一、 《聊斋》“以史入文的叙事语言 2
\o Current Document (一) 叙事话语采用文言拟古 3
(二) “异史式曰”的内涵揭示 5
\o Current Document 二、 《聊斋》的叙事时间 5
\o Current Document (一) 《聊斋》故事发生时间的选择 5
(二) 《聊斋》中倒叙、插叙的运用 6
\o Current Document (三) 《聊斋》中预叙的使用 7
\o Current Document 三、 《聊斋》的叙事视角 9
\o Current Document (一) 《聊斋》叙事视角的选择 10
(二) 《聊斋》叙事视角的切换 11
四、 结论 11
绪论
《聊斋志异》(后简称《聊斋》)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学巨著。《聊斋志异》取得了中国文言小说创作的最高成就,一方面是因为作者继承了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的精华并且对其进行了突破超越,另一方面是蒲翁用隽永的笔调,博爱的情怀将全书近500个故事描写的生动鲜活。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道,“又相传渔洋山人(王士祯)激赏其书,欲市之而不得,故声名益振,竞相传钞。然终著者之世,竟未刻,至乾隆末始刊于严州;后但明伦吕湛恩皆有注。”①这说明对《聊斋》的研究从其问世之初就已经展开。清朝的著名诗人王世贞,和蒲翁基本生活在同一时代,就为《聊斋》做过点评。这之后冯镇峦、何守奇等人又为《聊斋》做了点评本,吕湛恩等人为其做了注本。这些研究从《聊斋》的文本内容、艺术手法、作者的思想情感等方面做了说明讲解,但是由于中国叙事学理论的不完善,他们的研究终究不成体系。
二十世纪初,《聊斋》的研究更是如履薄冰,在“五四”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的号召下《聊斋》的研究无人问津。直到鲁迅先生在他所著的《中国小说史略》的第二十二篇《清之拟晋唐小说及其支流》中写道:“《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之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井然,用传奇法,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又或易调改弦,别叙畸人异行,出于幻域,顿入人间;偶述琐闻,亦多简洁,故读者耳目,为之一新。”②鲁迅先生在文章中肯定了《聊斋》的艺术价值,对它赞赏有加。不仅如此,鲁迅先生的这段话也给后来研究《聊斋》的人方向和指导。
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国际大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下《聊斋》的研究更注重其中的人民精神,研究的重点在其反应的封建社会的黑暗压迫,劳动人民的智慧,科举制度的弊端等等方面。
对《聊斋》的全面系统的研究兴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随着国门的打开,西方先进的叙事学研究方法影响了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之前对于《聊斋》的研究大多从文本看内在,希望从文本中获取其精神内核,而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324页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325页学者们突破了文本的内在把视线重新回归到文本的外部,开始从文本中总结规律方法。有一部分学者,像唐福龄《略论〈聊斋志异〉中的爱情小说》这样把研究精力放在梳理总结上,将历来的《聊斋》研究成果做出系统的总结归纳。有的学者,如刘敬圻《〈聊斋志异〉宗教观解读》把视角放在民俗与宗教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也有学者从比教学的角度出发,将《聊斋》与国外文学进行比较分析。随着女权运动的兴起,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女性意识也渐渐觉醒,有学者从女性视角出发探究《聊斋》。
而《聊斋》的叙事研究也是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西方的叙事理论给了国内学者研究的指导,1992年杨义的《〈聊斋志异〉的叙事特征》开中国《聊斋》叙事研究先河。但是,文章虽名为“叙事研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