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休耕之效益.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耕地休耕的效益 随着农业生产技术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和农用地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一方面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一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农产品供过于求现象;另一方面,因土地过度开发和超负荷利用,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为了平衡粮食供需矛盾和实现耕地资源永续利用,许多国家和地区实施了耕地休耕政策。 1.1耕地休耕的涵义 耕地休耕是让受损耕地休养生息而采取的一种措施,也是耕作制度的一种类型或模式。也有学者将休耕作为一种土地储备方式。按照时间长短,休耕可以分为季休、年轮休和长休。按照实施主体的自主性,也可以分为强制性休耕和自愿性休耕。按照休耕期间所采用的技术模式和休耕目的等,也可进行休耕类型的划分。比如,目前中国主要在重金属污染区采用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措施进行治理式休耕;在地下水漏斗区采用以“一季休耕、一季雨养”模式为主线的措施进行恢复平衡式休耕;在生态严重退化区采用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进行生态保护式休耕。 休耕需要与撂荒、退耕还林等概念区别开来。为了更清晰地辨析这些概念,本文以相对狭义的定义对这些概念进行比较。撂荒的本质是闲置耕地,不创造农业价值。退耕还林的本质是在不适宜耕种的耕地上停止耕种,进行还林造林。休耕是一种用养结合的模式,其最大的特点是“寓养于用”。长期撂荒可能会导致耕地土壤肥力大幅减退,而休耕是保持土壤质量和恢复地力的重要手段。退耕还林是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根据休耕与退耕还林的功能可以建立转换机制, 将撂荒中需要恢复地力的耕地进行休耕,撂荒和休耕中不适宜继续耕种的耕地进行退耕还林,具体过程及政策设计则需要继续研究。 1.2 休耕的效益 1.2.1 生态环境效益 在土地休耕期间采取针对性的养护、治理等措施,可以改善土壤中的微生物等生物含量,土壤质地、结构、孔隙性等物理性状,土壤碳、氮、磷、钾、有机质和酶、pH 值、吸附性等化学性状,以及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功能,促进土地永续生产能力的实现。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休耕实践中,美国取得了积极的生态环境效益,但是日本因管理不当,导致山区撂荒现象严重,反而增加了洪水和水土流失的风险性。欧盟在一些地区推行休耕政策时对环境敏感地带考虑不足,只根据农户土地规模和产量等特点来实行休耕,也导致了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1.2.2 社会经济效益 休耕也有利于消化农产品库存、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2,实现 同国家和地区对粮食供应的持续调控,确保农业发展后劲。对于重金属污染等耕地进行治理式休耕, 还能够让污染严重的耕地退出生产领域,截断受污染耕地产出的农产品进入市场的渠道,最终经过治理修复,提高农产品品质。相较于其他土地保护措施,耕地休耕是相对成本较低、效果较为明显的土地低碳养护方式。休耕的实施也能够有效防止耕地的无序撂荒,保护耕地资源肥力,同时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 有助于实现社会和个人利益的最优化。但是休耕对经济的影响也可能是双重的。例如,有学者认为“过 多(面积)、过长(时间)”的休耕会导致农业生产规模减小,农业生产力下降,农业生产设备闲置,对农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文档评论(0)

qiuzhimin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