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共25张PPT).pptVIP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教学课件:第二单元 8 时间的脚印 (共25张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8 时间的脚印 第 二 单 元 陶世龙 1.明确说明对象,理清文章的思路。 2.把握文章的说明顺序,加深对说明顺序的认识。 3.品味语言,体会本文生动的写法。 4.了解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激发探索大自然的兴趣,培养理性思考、自主探索的习惯。 学习目标 在现实生活中有哪些东西可以记录时间呢? 导入新课 在久远的年代,这些事物还没有出现的时候,我们又靠什么东西来查找时间的踪迹呢? 年轮 琥珀 日晷 作者简介 陶世龙,1929年生于四川安岳,1948年考入北京大学地质系。1952年参与创建北京地质学院,此后长期在该校工作。从1949年开始在业余时间从事普及地球科学知识的写作及编辑工作;1978年后又参与了科普创作理论的探讨,并从事科学与历史文化的研究。著有《打开地下宝库的钥匙》《我们居住的星球》《谈天说地》《时间的脚印》《变幻多彩的地球》等科普读物。 山麓( ) 沉淀( ) 粗糙( ) 掸( )去 沟壑( ) 沙砾( ) 地壳( ) 龟( )裂 腐蚀( ) 帷( )幕 楔( )形文字 浑浊( ) 刨刮( ) 海枯石烂( )?? 检查预习 给下面加色的字注音 lù hè shí zhuó diàn lì wéi bào cāo qiào xiē kū dǎn jūn 解释下列词语 1.踪迹: 2.海枯石烂: 3.腐蚀: 4.沙砾: 5.掸: 6.山麓: 7.沟壑: 8.沉淀: 9.粗糙: 10.龟裂: 11.帷幕: 行动所留下的痕迹。 形容经历极长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通过化学作用,使物体逐渐消损破坏,如铁生锈等。 沙和碎石块。 用掸子或别的东西轻轻地抽或拂,去掉灰尘等。 山脚。 山沟。 溶液中难溶解的固体物质从溶液中析出。 不精细,不光滑。 裂开许多缝子 挂在较大的屋子里或舞台上的遮挡用的幕。 1.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第一部分(1—4):概括介绍岩石可以记录时间。 第二部分(5—29):具体说明岩石是怎样记下时间的。 第一层(5、6):总说岩石由被破坏到重新生成的过程。 第二层(7—15):分说岩石遭破坏被分解为泥沙的过程(即“石烂”的过程)。 第三层(16—29):分说泥沙形成岩石的过程。 第三部分(30、31):照应开头,说明辨别岩石中留下的“时间的脚印”之难,意义之重大。 整体感知 2.本文的标题是“时间的脚印”,通过阅读,你认为作者是在写时间吗? 不是。本文的主要内容是写岩石被破坏、新的岩石的形成过程以及岩石中所蕴含的地壳活动过程,“时间”只是造成上面三个过程的重要因素。 3.破坏岩石的因素有哪些? 阳光、严寒、风、雨、空气和水中的酸类、冰河、生物、人类。 4.从“死”的石头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些地壳活动? 可以根据石头的颜色判断当时的气候 可以根据石头中的化石判断古生物状况 可以根据这些化石认识地球的发展过程 本文的说明对象: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和内容 岩石是大自然记录时间的工具 岩石记录时间的方法 岩石记录的内容 研究岩石记录的大自然的文字的意义 5.本文主要介绍了哪些内容? 逻辑顺序 1.读完课文后,你认为标题“时间的脚印”是什么意思? “时间的脚印”是指从岩石上,我们可以看到时间在这块岩石上留下的印迹,即岩石产生时间的长短、在这块岩石产生到现在这个过程中所发生过的事情。 合作探究 2.文章开头《时间伯伯》这首小诗,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时间伯伯》这首小诗紧扣题目,并且把时间拟人化,由生活时间引入地质时间,更切合读者的实际生活,可以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这首小诗也引出了后文“岩石可以记录时间”这一说明对象。 3.岩石的运动规律是什么样的? 根据课文内容,岩石的运动规律是这样的:岩石被破坏—堆积—重生,这个过程非常缓慢,3000—10000年才能生成一米左右厚度的岩石。具体经过是这样的:岩石—阳光烘烤、风吹雨打、酸类腐蚀、冰河刨刮、人为原因—小石子—沙砾、泥土—沉积—重压、胶结—新岩石。 4.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接着写了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这样写是否偏离了主旨?为什么? 没有偏离主旨。因为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说明时间是如何被记录下来的。山野里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但它只是大自然中保存着的许多种记录时间的“重要的一种”,而“铜壶沙漏”则是这其中的另外一种,二者相互补充。 5.“时间的脚印”是在岩石生成过程中留下的,但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说明岩石被破坏而重新形成岩石的过程。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作者用大量篇幅说明岩石被破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