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灯笼”高高挂 情义在心间
——《灯笼》教学设计(主题型文本)
一、教学目标
1.理清写作思路,明确作者围绕“灯笼”写了什么;
2.体会作者在“灯笼”中寄寓的不同情感;
3.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二、重难点
1.理清写作思路,明确作者围绕“灯笼”写了什么;
2.体会作者在“灯笼”中寄寓的不同情感;
3.学习本文的写法,体会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1.导语:
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物、一些事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印象不仅仅是物品、事件本身带给我们的,更是因为物品和事件承载着一种情感,一种回忆。就像我们刚刚学过的《社戏》,它是如此难忘地留在“迅哥儿”的记忆里。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一位作家,看看他借着“灯笼”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作者简介
吴伯箫(1906—1982),原名吴熙成,山东莱芜人,当代著名的散文家、教育家。一生舌耕笔耘,倾注于文学创作和教育事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吴伯箫散文集》《吴伯箫选集》。散文《南泥湾》《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等,曾收入中学语文教材,其散文作品情感真挚深厚,描绘朴实动人,结构严谨缜密,语言清新简练。
(二)朗读课文,感知“灯笼”之貌学生依次朗读课文后,明确:
1.积累词语,掌握字音、字形、词义。
神龛 司马懿 幽悄 争讼 裴公斡旋 静穆思慕 熙熙然
褪色怅惘霍骠姚 垂珠联珑 犬吠 蕴藏燎原 马前卒
2.了解“灯笼”,概括主要内容。
灯笼作为一种传统的民间工艺品,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扮演者不可替代的角色,它象征着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中国人的眼中,灯笼象征着阖家团圆、事业兴旺;象征着幸福光明、圆满和富贵。
你觉得本文以“灯笼”为题有什么作用?围绕这个题目,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
“灯笼”是文章的写作线索,它串起了作者对“灯笼”相关的诸多回忆,抒发了作者对“灯笼”的各种怀念之情,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内心被激发的爱国之情。
(三)跳读课文,寻找“灯笼”之事
作者说:
“真的,灯笼的缘结得太多了,记忆的网里挤着的就都是。”
跳读课文,梳理并概括出作者与哪些“灯笼”结缘?围绕这些结缘的“灯笼”具体写了哪些事?
按照句式说发现的话:
我发现了第______节,作者写到了__________灯笼,围绕这样的“灯笼”,作者写了__________________这件事。
学生交流后明确:
第4节写到了照明灯笼,挑着去接祖父,听祖父讲进京赶考的故事;
第7节写到了纱灯,小时候接过母亲递给的纱灯上、下灯学;
第8节写到了红灯,村口挂红灯,为夜行的人照明;
第9节写到了跑马灯,元宵节看灯笼;
第10节写到了官衔灯,族姊远嫁,轿前后挂灯显富贵;
第11节写到了纱灯,用朱红在纱灯上描摹宋体字;
第13节写到了宫灯,遥想宫灯的孤寂;
第14节写到了营帐中的灯笼,和后来的火把、探照灯,引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愿做马前卒,豪情满怀。
(四)细读课文,感悟“灯笼”之情
链接写作背景:
1931年9月18日,日本侵略者发动了“九·一八事变”,炮火不仅震碎了壮丽的祖国河山,也击破了无数文士的美好幻想,这其中就包括吴伯箫。然而,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政策,这让他非常愤懑,忧心如焚。于是,在从事教育工作的同时,坚持业余写作以疏解心中积郁。这一时期的散文,字里行间无不回荡着爱国主义的激越旋律,而《灯笼》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散文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形散而神聚”,所谓的“形”,是指文章的选材,刚才同学们找到了那么多作者结缘的“灯笼”,以及与“灯笼”相关的那些事;“神”则是指蕴含在表象“事”“物”中的思想情感,因为思想和情感,那么多的材料被“聚”在了一起。
1.细读课文,用下列句式说话:
透过第____段_______文字中描写的这个“灯笼”,这件事,我读到了________的情感。
交流后明确:
灯笼寄托着祖父、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
灯笼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
灯笼是一种民俗,寄托着作者的乡情;
灯笼寄托着作者很多美好的童年回忆;
灯笼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更温暖作者;
灯笼记录、传承着家族的历史;
灯笼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敌人的情景,激发着作者愿做马前卒的爱国热情。
2. 细读情感,从不同的角度看“灯笼”的意义。
诸多的记忆和情感,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灯笼”的意义。但主要从两大方面,即个人情感和文化层面,明确如下:
个人情感上的:挑着灯笼接祖父,祖孙情;
接过纱灯上下灯学,母子情;
跟着龙灯跑,青春情;
村头挂灯笼,邻里情;
族姊远嫁,想起官衔灯,岁月情;
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民族情。
文化上的: 在纱灯上描红,爱的是雅致;
对宫灯的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2 卖油翁(共16张PPT).ppt
- 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课件(共28张PPT).ppt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孙权劝学(共38张PPT).pp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8 时间的脚印 (共43张PPT).pptx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第三单元 名著导读 傅雷家书 (共20张PPT).pptx
-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课件:5 大自然的语言 (共21张PPT).ppt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最后一次讲演》课件(共39张PPT).pptx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课件(共50张PPT).pptx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49张PPT).pptx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课件(共67张PPT.pptx
- 专题07 《土地的誓言》同步学案-【轻松备课】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精品系列(部编版).docx
- 部编本八年级语文下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导学案.doc
-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7.《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docx
- 部编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石潭记》导学案(无答案).doc
-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生字字词积累训练(有答案).doc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生字字词积累训练(教师版).doc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写作指导——写出战“疫”中普通人的精神教案.doc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同步测试:名著导读 《简·爱》 外国小说的阅读.doc
-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 21《邹忌讽齐王纳谏》课件(共35张PPT).pptx
-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4 《孙权劝学》 课件(共21张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