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蜀相》.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1 教学设计:《蜀相》 合肥二中 杨俊梅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2、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三、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教学重点: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理解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1、朗诵法: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讲解和讨论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由诸葛亮谚语导入 三个臭皮匠——抵个诸葛亮 诸葛亮皱眉头——计上心来????? 诸葛亮草船借箭——有借无还???????? 诸葛亮借东风——神机妙算??? 诸葛亮用空城计——化险为夷 诸葛亮做丞相——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诸葛亮三气周瑜——略施小技 诸葛亮的锦囊——用不完的计 死诸葛能走生仲达——人虽死,余威犹在(仲达:司马懿)? 2、展示“武侯祠”图片及简介。 武侯祠位于成都南门武侯祠大街,是纪念三国时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始建于西晋末年,到唐代已具规模,明初与纪念刘备的“汉昭烈庙”相并,成为君臣合庙。祠内翠柏森森,殿宇重重,布局严谨,庄严肃穆。 下面我们一起随杜甫走进武侯祠,看看杜甫笔下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二、鉴赏诗歌 第一步骤:了解作者及背景(知人论世)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为避安史之乱流亡到成都,当时,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第二步骤: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学生齐读诗歌,把握基调。基调就是指诗歌所抒发的基本感情,我们通常都是根据诗歌的写作背景和主要内容来把握的。所以,首先就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速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1、首联交代了什么?哪个词用得好? 首联写诗人去武侯祠途中情况,他一边走一边问,“寻”表现出他的向往之情。祠堂何处?锦官城外,数里之遥,远远望去,早见翠柏成林,好一片葱葱郁郁,气象不凡——那就是诸葛武祠所在了。这首一联,开门见山,洒洒落落,而两句又一问一答,自开自合。 2、颔联中哪两个字与此诗的境界关系最为密切,为什么? “自”、“空”;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一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而用这二字修饰,所含之情就大有转折: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碧绿,年年如此,可他为谁而绿呢?隔叶的黄鹂叫得那么好听,可有谁听呢?由此自然而使人生出“感物怀人之意”。 自——青草自绿,无人光顾 空——黄鹂好音,无人倾听(反衬,以动衬静) 此联写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诗人一腔忧国忧民的热血知音者少,只有引古人为同调,这是何等寂寞的怀古之心啊! (比较唐人李华《春行寄兴》里的诗句:“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这一联景、情的关系:以乐景衬哀情 诗的一、二联由向往而能得见,自远望而及近观,从寻觅而至入庙。合起来,描写出祠堂内外的景色。 3、颈联中作者用这两句来概括诸葛亮一生的功业,你认为准确吗?你最佩服和崇敬诸葛亮的哪一方面?(以意逆志) 这一联上句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下句则是对诸葛亮一生功业的最精辟的概括,赞扬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是正面描写。两句是工整的对偶句。 4、尾联中“英雄”指什么人?“英雄”为何落泪? 诸葛亮“两朝开济”,但毕竟并未完成他的事业就病死军中,这不能不使人为之惋惜。作者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悼念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出来,而且还写进了诗人自己壮志难酬的痛苦心境,由咏古而抒怀,感情充沛,具有极大的感染力。 这种惋惜当然不只是杜甫一人有,后来有志于匡扶社稷的英雄们,都曾为之痛哭流泪。而杜甫的这首诗对后代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载,时隔四十多年,永贞革新失败,革新派首领王叔文就曾吟诵过杜甫的这首诗。几百年后,南宋抗金名将宗泽,正要收复祖国山河时,不幸病危,临死也曾吟咏过这两句诗。这一方面说明了杜诗的成功,另一方面也体现了诸葛亮的浩然正气激动人心。) 第三步骤:再读诗歌,把握主旨 诵读指导: 诵读时要注意诗句中的停顿。停顿在诵读时是非常重要的,古诗中的停顿和它的格律有关。《

文档评论(0)

lf1986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