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44华中 建筑 HUAZHONG ARCHITECTURE 11/ 2009 第27卷
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
100871
leimalei@2009 06 11
作 者 邮 编 电子信箱 收稿日期 Ma Lei
马 磊 浅析鄂西土家族传统民居及聚落特征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olk Dwelling and Settlement of Tujia Nationality in Western Hubei Province
中图分类号 TU-092.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739X(200911-0144-03
摘 要 该文通过对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多处土家 族传统聚落的实地考察,最终选取了咸丰县大水坪村、 咸丰县刘家大院、来凤县黄柏村、来凤县舍米湖村、以 及宣恩县彭家寨等五个典型聚落作为文章的研究实例。 以北京大学建筑学研究中心聚落研究工作室的一手测绘 数据为基础,分析了这五个聚落的空间布局特征以及聚 落中典型建筑的建造特征,试图从保存尚好的土家族聚 落中探求出中国民族聚落及其传统建筑文化的本源及发 展规律。 关键词
土家族 民居 聚落 空间布局 建造特征
Abstract Through the observation and study of several settlements in Enshi Autonomous Prefecture for Tujia and Miao Nationalities, and based on the surveying and mapping data of the Settlement Research Studio in Graduate Center of Architecture, Peking University, the author analyze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five typical settlements and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ypical buildings in these settlements. This paper tried to seek the principle and the law of development of Chinese national settlement through these well- preserved settlements of Tujia Nationality.
Keywords Tujia Nationality,Folk dwelling, Settlement,Spatial distribution,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
1 历史文化背景
在湘鄂渝黔交界的武陵山区聚居的土家族,是 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民族,作为远古巴人的后裔, 在1956年才被确定为一个单一的民族 ① 。根据前人 所做的研究,土家族的先民可以追溯到源于巫巴山 地和鄂西山区的巫山人、建始人和长阳人。
由于巫巴山地和鄂西山区山高坡陡,地势狭 窄,物质条件有限,随着时代的推移和人口的不断 增加,从新石器时代晚期开始,大批原始先民开始 外迁。管维良教授在《巴族史》中,将巴人分为三 支 ② ,并对他们的迁徙和发展阐述了一条完整的线 索。龙蛇之巴 ③ :原始社会末期东迁至洞庭湖北部 平原云梦泽的西岸,后至汉水中游,春秋后西撤到 大巴山一带,最后分布在今川北地区,基本融入汉 族。鱼鳖之巴 ④ :其实是巴人的两个部落,其中一 支鱼凫部落发祥于奉节,沿长江上游向西迁徙,自 宜宾转入岷江逆流而上,在公元前800年到达四川 广汉一带,建立了鱼凫蜀国;另一支鳖灵部落可能 属于白虎巴人一个分支,先沿长江上游西迁,到涪 陵后沿吴江而上到彭水,再转溯芙蓉江到达遵义, 而后又向西发展,取道岷江进而向北到达成都平 原,灭鱼凫蜀国并建立开明朝蜀国,于公元前316年被秦所灭,也融入了汉族。白虎之巴 ⑤ :一部 分发展到长阳武落钟离山后沿清江向上游发展, 迫于北面殷商的压力,大部分由清江转郁水、乌 江 到 达 涪 陵 一 带 , 再 向 西 发 展 至 重 庆 建 立 了 巴 国;一部分可能沿大溪进入巫山奉节一带,再向 西发展;一部分可能进入湘西。秦灭蜀后又南下 灭掉巴国,巴国灭亡后白虎巴人向东逃亡长江以 南的武陵山区 ⑥ ,很容易地与本是巴人后人的武 陵山区土著先民融为一体。到了宋代,逐渐演变 为今天的土家族(图1。
宋代以来,土家人世世代代生活在武陵山区一 带,虽临近中原,与汉族有着颇为密切的交流,但 由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