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02年1月第23卷 第1期外语教学
Jan . 2002认知语境、互明、关联、明示、意图
——关联理论基础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摘 要:, 了解该理论与传统理论之间的差别, 。本文着重讨论其中的几个基本概念:认知语境、互明、关联。关键词:; 互明; 明示; 交际意图
中图分类号:H 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5544(2002 0120029204
Abstract :M o re and mo re attenti on is being paid to R elevance T heo ry (R T in Ch ina . To really understand th is theo ry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 een R T and the traditi onal app roaches , w e need a . T h is essay is focused on the fo llow ing basic concep ts of clear understanding of the basic concep ts
R T :cognitive environm ent , m utual m anifestness , relevance , o stensi on and intenti on . Key words :cognitive environm ent ; m utual m anifestness ; o stensi on ; comm unicative intenti on
0. 引言
依据认知心理学理论, 关联理论在话语交际的诸多方面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将传统的静态语境阐释为语境对交际双方只能是互明的, 不可能是对等或互有的; 认为交际过程是说话方将思想意图以言语刺激明示给对方, 听话方则依据明示刺激、语境等推理得出最佳关联的解读, 从而获得语境效果。
关联理论问世十多年来, 在认知科学、哲学、心理学等领域, 尤其是在语用学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围绕该理论的讨论、批评和赞扬持久不衰。为弄清该理论的创新与不足, 有必要对其理论基础进行剖析。本文旨在从认知环境与互明、关联与明示、信息意图与交际意图等几个关联理论的理论基础方面进行评
话语交际的内容及理解过程是语用学的核心课题。符号学用语码模式——将交际过程看作思想编 解码的过程——解释交际。Grice 为代表的现代语用学(亦称新法语用学 以推理模式——认为话语理解旨在推理出说话人的意图——解释话语交际。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关联理论, 在批判和继承上述两种模式的基础上, 提出了明示——推理模式, 认为交际过程是说话方提供关于其意图的明示刺激, 听话方推理寻求最佳关联理解的过程, 这就是关联理论的交际综观。
学出版社, 1991.
[34]王振海. 论政治学的学科特征[J ]. 政治学研究, 2000
(3 .
[35]辛 斌. 批评语言学与英语新闻语篇的批评性分析
[J ]. 外语教学, 2000(4 .
[36]熊沐清. 话语分析的整合性研究构想[J ]. 天津外国语
[37]杨克定. 邓小平的语言艺术[M ].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
社, 1998.
[38]张 今, 陈云清. 英汉比较语法纲要[M ]. 北京:商务
印书馆, 1981.
学院学报, 2001(1 .
收稿日期 2001206212
责任编校 毛彩琴
?29?
述。我们认为, 对交际的上述方面新的诠释, 形成了该理论的立论基础。
1. 认知语境与互明
相反, 时钟的嘀哒声, 车轮与地面间的磨擦声则不易引起人们特别的注意。
“明白”的含义弱于“知道”或“假设”。“知道”一般指对事物具有概念性表征, 而“明白”则不必。如一般人都明白老鼠不会偷吃辣椒, 但不大可能去主动“假设”或清楚地知道此现象。基于对“明白”这一术语的解释, 可以进一步描述“互明”这一概念。交际双 理解, 他, 即双, 构成一个交集, 。当然, 双方也明白。这个交集称为互有。换言之, 在互有认知环境里, 每个明白的假设也是互明的。
“互明”这一概念与互有知识 假设有着质的不同。前者较为宽泛, 从心理角度上说是现实的, 而后者则不然。二者之间的本质差异在于互明本身也是互明的, 因而对于互明的第N 级验证不取决于第N
+1级的验证, 如:
(1 Peter and M ary share environm ent E . (2 T he telephone is ringing .
语境在话语推理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传统的语境观几乎无所不包:语言知识、上下文、世界知识、文化背景、交际场景等, 是传统的语用推理观的重要依据; 语用推理是知识因素与具体语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