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散文语言特色赏析 高考散文语言特色赏析 散文专题复习 ——赏析语言特色 曾经有文学评论家说 :“说到底,散文就是一种味道,精神的味道,以及文字的味道。 散文就是通过自己独有的语言方式把它背后的味道传达出来,如果没有语言个性,散文就没有多大的价值。” 因此,学会品味散文的语言,走进散文语言的审美世界,才是真正地走进了散文。 复习目标: 1、了解散文语言特色和赏析角度 2、掌握赏析技法、答题模式,规范答题思路 考纲要求 散文语言的特点 1.散文语言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和深刻的哲理蕴涵。 2.散文语言优美流畅、清新自然、富有诗意。 3.散文语言常用多种修辞,语言富有感染力和文学性。 常见题型: 1、这篇文章语言上有何特色? 2、简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3、某某段从语言上看有何特色,请举例说明。 4、请分析本文的语言风格。 5、本文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某某段落分析。 答题思路 1、从用词的角度:看有无极富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拟声词、叠音词。 答:文中“动词”“形容词”极富表现力,它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 2、从句式选用角度:有无连续使用的短句,或长短句结合;有无对偶、排比等整句形式;或整散结合;陈述句与感叹句;反问句。 答:文中多使用短句,如 ,使语言简洁明快,富有节奏感。(长短句结合:使句子错落有致,节奏富于变化。) 文中多使用整句,如 ,使语言形式整齐,节奏感强,音节和谐,有助抒情。(整散结合:使用整散句结合,使语句波澜起伏,既整齐和谐,又富有变化,语言灵动多变。) 3、从手法的使用角度: 某种修辞手法。答:文中使用了比喻(拟人、对偶、排比、夸张、借代、引用、双关、设问、反问)的修辞手法,如 ,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气势,增加文采,感情充沛,风趣幽默)。 某种表现手法。答:某部分运用了对比(白描、象征、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等)表现手法,如 ,突出表现了…… 4、从语言的整体风格。答:本文语言很有特色,朴素自然、清新明快(典雅华丽,含蓄蕴藉、辛辣尖锐,方言口语),如 。 5、从人称使用角度。答:这段文字运用了第二人称(第一人称),如 ,使语言亲切自然,富有抒情性。 答题步骤 概括特点:一两个词即可。(抓角度:用词、句式、修辞、人称、风格) 举例分析(结合文本) 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析作用(主旨、情感) 指出效果(运用术语) 【附】常用术语: 平实质朴,通俗自然;清新朴素、生活气息、泥土气息;华丽典雅、字字珠玑;含蓄隽永、有感染力;幽默诙谐,寓庄于谐、夸张讽刺;音节铿锵、韵律和谐、节奏明快;准确鲜明、生动形象。 1、从关键词语角度赏析 关键词语是指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拟声词等 。 具体分析这些词语分别体现了人或事物的什么特点或状(情)态,及带给人的什么感受(感情)。 例1:动词形容词生动形象之美 那天出差,我来到北方一个陌生的小城市,投宿在一家普通的旅馆。我看着电视,蓦然,荧屏内热热闹闹的人群没了影儿,室内一片漆黑,整幢楼传出惊愕的呼喊声。 我大声喊:我有蜡烛,谁有火柴? 数步远,猛然跳出一朵火苗,像茫茫戈壁的暗夜中遥远处闪现出一堆篝火。 我赶上前,蜡烛的顶端棉芯接触了打火机的火苗,蜡烛的火苗陶醉般地摇摇晃晃,渐渐明亮起来,欢跃起来。 【参考答案】用“跳”这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打火机的火苗瞬间给人带来的亮光。 例2:副词的准确贴切之美 副词运用得当,常常能传达出时间、程度、范围、情态、语气上细微的差异,准确表现出事物的特征,委婉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我赶上前,蜡烛的顶端棉芯接触了打火机的火苗,蜡烛的火苗陶醉般地摇摇晃晃,渐渐明亮起来,欢跃起来。 【参考答案】此句中用一个表情态的副词“渐渐”来写烛光,准确地写出了光亮由弱变强的过程。 例3:叠词的音韵和谐之美 如200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 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5分)? 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憧憧chōng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 答案:影影憧憧、岩岩叠叠这两个叠字的使用,突出了雾中古树忽隐忽现、山石层层叠叠的特点。 叠词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使所描绘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使表达的意象更加确切,给人以美的享受。 有些叠词模拟声音,非常逼真; 有些叠词描写形状,惟妙惟肖; 有些叠词展现动作,含义丰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