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 梅花岭记 19页资料.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梅花岭记 资 料 链 接 全祖望 思 考 练 习 艺 术 赏 析 内 容 述 评 译 文 作 者 简 介 教 学 重 点 教 学 目 的 背 景 简 介 退出 教学目的 1. 学习本文以中心事件为线索, 将记叙、抒情、议论有机地结合在一 起的写法。 2. 学习史可法崇高的民族气节和 为国捐躯的伟大精神。 返回 教学重点 ? 本文的思路与结构。 ? 作者是怎样刻画史可法的英雄形象 的? ? 文章主要突出史可法的形象,为什 么以《梅花岭记》为题目? 返回 作者简介 全祖望( 1705 — 1755 ),字绍衣,号谢 山,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清著名学者、 文学家。乾隆元年( 1736 )进士,选庶吉士。 后辞官归里,主讲蕺山、端溪书院,致力经 史研究。曾续修黄宗羲所编的《宋元学案》。 其《鲒埼亭集》中收有大量明清之际忠臣义 士的碑传。另有《经史答问》、《汉书地理 志稽疑》等。 返回 背景简介 明代末年,国内阶级矛盾尖锐,农民起义军声势浩大,关 外满洲贵族又不时入侵,明朝统治处于内外交困之中。 清军南下时,南明政权正处于内乱中。此时马士英忙于卖 官鬻爵,福王热衷于大修宫殿,腐化享乐,后宫女子数以千计。 史可法飞章告急,马士英却说他是为了要报功,不予理睬。史 可法要求调拨粮饷,马士英也拒不发给,以致“诸军皆饥”。 史可法又驰檄召各镇兵马救援,但各部都“逡巡无进师意”。 史可法只好以亲军四千人凭城困守。 扬州一役,史可法及其部将、僚佐表现了壮烈的民族气节。 清军曾五次劝降,均遭史可法拒绝。后来部将马鸣碌、汪思诚、 马应魁,庄子固、乙邦才等均随史可法壮烈牺牲。清兵破扬州 后,又乘夜渡江,福王出走芜湖,被黄得功部将劫夺降清,马 士英等逃往杭州,福王小朝廷很快就覆亡了。 返回 本文的中心内容是抗清名臣史可法从容 就义的事迹。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是他面对无法抵御的强敌从容地 作了殉难的抉择。 第二部分是对于他赴死的种种看法以及作 者的议论。 第三部分是联想到两位同样从容赴死的女 性的事迹。 作品述评 返回 艺术赏析 史可法是明末著名抗清将领,领兵固守扬州, 血战 10 天,英勇就义。死难时葬衣冠于梅花岭。 文章标题是游记式,而内容却是借此抒发作 者凭吊梅花岭上史可法墓时的感情。夹叙夹议, 既表彰史可法的忠烈,也表彰丹徒钱烈女和史可 法八弟妇的节烈。作者以《梅花岭记》为题,是 取梅花“傲霜怒放,冰清玉洁,芳香不染”的象 征义,赞颂史可法等民族英雄和明末爱国人民的 民族气节。 返回 思考与练习 一、 文中所讲“忠烈之面目”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作者说史可法是否解脱并不重要? 二、 联系《正气歌》,分析文天祥、史可法 的生死观。 三、 本文中间提到洪承畴,作者的用意是什 么?分析其效果。 文中所讲“忠烈之面目”指的是:把史德威收为族亲时的“喜曰”, 当敌军“如林而至”,战友纷纷阵亡,他的挺身而出“瞠目”怒喝,以 及被俘后敌酋作出礼贤下士姿态时,他的“大骂而死”。 因为他的爱国精神、民族气节崇高,值得人们永远纪念。这些英烈 之所以不朽,不在于他们是成为神仙还是活在人间,而在于他们的浩然 之气“常留天地之间”和他们对后世人民的巨大影响。就像史忠烈公的 遗骨,已不可能找到了,但登上梅花岭,想象中看到当年的围城情况, 就仿佛可以看到史公的高大形象了,这样也就不必再去探究他是否果真 解脱躯壳成仙成佛了。 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流传千 古,一直是中华民族追求的生死观标准。史可法在抗击清军入侵时,毫 不畏惧,带领全城守军直至全部战死也不剃发,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华民 族的骨气。二者都彰显了舍生取义、立志报国的爱国精神。 文章较详的记叙了孙兆奎同洪承畴的交锋。洪承畴高居上座,却惶 恐地询问史可法的生死。孙兆奎被执阶下,却拒不回答,反而针锋相对, 尖锐辛辣地羞辱叛徒。作者的用意是通过史可法同洪承畴的正反对比, 突出了史可法的伟大。史可法的殉国是真的,他虽死犹

文档评论(0)

wq19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