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人文素养-“无用”的知识.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用”的知识 我是一名特殊教育教师,教的学科不固定,哪门课缺老师我就可以随时顶上。由于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对我来说,在日常的教学中完全用不到初中以上的知识。甚至在很多人眼里,我只需要把孩子们的日常生活照顾好,保证他们在学校的健康、快乐和安全就可以了。所以,《科学人文综合素养课程》中的很多内容看似对我没有很多的作用,也许,对于很多老师来说,都挺没用的,比如语文老师为什么要去学“数学与民主政治”,一个连旅游都懒得出去的人为什么要听张树义老师讲“科学探险”,这些有用吗? 这些真的无用吗? 我们已经无数次地讨论过“知识的有用与否”这个问题了,从读书时觉得有了英语翻译软件,学英语没用;到工作后发现大学学了四年的东西等实际工作后其实用之甚少……但这些其实并非是知识本身有没有用的问题,而是我们有没有把知识用到生活中的问题。之前,《演说家》节目中有一个培训班的老师这样谈到教育——“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当你看到河边飞过两只大雁时,你会感叹‘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说‘看,有鸟!’。”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它可能一时半会儿并不会体现出什么作用,但是,知识一旦被内化进你自己的大脑,它便会随时随地为你所用。 而作为一个老师,你要教孩子一滴水,你就必须要有一桶水。你的知识储备一定要广而深,继而才可以在学生问你“为什么”的时候不至于愣在那边尴尬不已。 《科学人文综合素养》这门课虽然与我们很多人的专业并无很大的关系,但它却以最全面的知识系统为我们补了很多的新知。《数字化时代的汉字》让我们审视到了如今数字化背后存在的很多深层次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的同时,也使得一些东西在慢慢消失,比如文字的艺术,再比如课程中讲到的传统书信的逐渐消失,字体的美观以及传达出的情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中国的城市文化与城市空间》让我们很多“行外人”开始注意到我们所生存的城市它所发生的变化,而通过老师所展示出的成功案例和失败案例,我们也看出了一个城市的改造需要的不仅是一个好的设计,而是要基于它本土化的特点,能够让它真正地落地生根。而我们通常忽略的城市空间背后的城市文化也在本节课中被提及,越是熟悉的地方越会忽视其中的一些细节,城市就是如此。我们每天生活在其中,但往往并没有深入思考过它的文化,它的故事,以及它的温情。《数学与民主政治》从一个特殊的角度用数学知识解释民主政治,虽然对于文科生的我来说,对一系列的数学公式、代数名称非常陌生且难懂,但是看到数学还能在政治领域发挥出这么大的作用,让我分外地惊奇,并且感受到了学科之间的互通性。没有一门学科是被孤立的,它在整个知识体系中都能发挥出各自的作用。因而,对于我们来说,即便在工作后更加专于某个或者某些学科,但是其它学科知识的输入同样也能帮助到我们的工作。《转基因生物(食品)与安全》是一个非常贴合我们实际生活的话题,食品安全作为当今社会一个非常受到关注的民生问题,它与我们每个人都是密切相关的。但也正因为如今信息媒介之多、传播之广,我们所接受到的很多信息可能都是传多了的“谣言”。这节课中老师向我们系统地讲述了转基因生物(食品)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应用效果及安全等内容,让我们以一个更加科学理性的眼光去看待备受争议的转基因生物(食品),也算是为我们之前获知的那些过于偏激的信息一次“洗白”的机会。凡事都有两面性,转基因生物(食品)未尝不是如此,它能够很大程度地改善品种的质量、病虫害的侵扰,但是也正因为它看上去太过于“事半功倍”了,所以会让人忍不住怀疑它的“安全”问题。这无可厚非,但是,对于我们来说,首先自身要正确认识这些备受歧义的新事物,随后才能去向周围人宣传和推广他们的价值和利弊。《中苏同盟与朝鲜战争》以及《文学研究方法论漫谈》让我重拾了当年的学科知识,我们也曾“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那个知识饱和年代,也让我更加深刻地反思了自己在工作之后知识面的愈加狭窄,知识容量的愈加缩小,这不仅是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原有知识的逐渐淡忘,也归咎于自己对知识的汲取没有当年那么积极,对知识的渴求因为需求的减少而变弱。这些看似无用的知识,其实是一个人涵养的体现,如何正确地去看待我们国家的历史和过去,如何深入地去品味中国文学独特的美……这些知识或许很少会被用到我们的生活中,但拥有着这些知识的人在某些特殊情境中总会显得与众不同。《教育技术的昨天、今天与明天》让我们作为信息时代的教师扪心自问:“我让技术变成学生学习的一种有效工具了吗?”很多时候,我们被技术所支配,没有电脑就没法上课,没有网就不知道如何搜索资料……这些在我们日常教学中频繁出现的问题无一不体现出了“教育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和辅助手段,它的价值应当被正视的同时也需要被正确地使用和开发。与该课程相似的一门课程是《网络时代与媒介素养教育》,它同样让我们去思考: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培

文档评论(0)

qingfengxula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来源于网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